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楼商居”融合彰显同心圆式的治理智慧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7日22:45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城市的烟火气里,藏着治理的大学问。老旧小区停车难、白领用餐贵、商户创业愁......这些看似孤立的民生痛点,实则是城市中“楼宇、商圈、社区”三大单元相互割裂带来的问题。而江汉区新华街道探索的“楼商居”融合模式,正以党建为圆心,用资源互补为半径,画出了一幅楼宇有温度、商户有活力、居民有幸福感的治理新图景。

破解治理难题,关键在打破院墙。过去,楼宇是封闭的写字楼,商户是孤立的小店家,社区是自成一体的生活圈,三方各有难题却互不相通。居民抱怨活动场地少,白领发愁孩子没人管,商户纠结客流上不来。“楼商居”模式的妙处,就在于把这三个独立单元拧成了利益共同体。跨社区联合党委的成立,像一根红线串起了社区党委、楼宇党委和党员代表,让企业、商户、居民从生人变熟人,从“各扫门前雪”到“抱团解难题”。

看得见的变化,藏在一个个民生细节里。楼宇网格员天天跑楼,把人才招聘、健康体检的直通车开进写字楼,白领食堂让吃饭不再贵,楼宇托管班解了双职工家庭的燃眉之急,越秀楼宇入驻率从30%跃升至85%,印证了环境好则企业聚的朴素道理;楼宇反哺社区,100多个潮汐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闲置会议室成了居民活动场,实现了服务企业与企业反哺的双向奔赴;商户更成了活细胞,从改造老旧废品站变身为飘香的火锅店,到在咖啡店旁建猫咪驿站、在院坝开露天电影院,昔日的流量焦虑变成了社群温度,让社区既有烟火气更有人情味。

这种融合的深层逻辑,是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的理念升级。楼宇不再只是经济载体,而是有了社区属性;商户不再只是盈利主体,而是成了治理伙伴;居民也从服务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越秀的白领下班后会去社区撸猫、吃火锅,居民能在楼宇会议室办活动,商户愿意为社区环境改造出资......这些场景的背后,是城市空间的重新定义,是公共服务的无缝衔接,更是基层治理效能的持续释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楼商居”的实践证明,城市治理的痛点,往往藏着创新的支点。当党建引领下的资源整合、需求对接、服务联动形成闭环,当“各美其美”变成“美美与共”,不仅能破解具体的民生难题,更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活力。这种同心圆式的治理智慧,或许正是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值得更多地方思考与借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贤达(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新华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