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两山”理念将持续释放强大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17:0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二十载光阴流转,这一理念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历程,也为中国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难”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这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永续发展之路,不仅重塑了中国的山河面貌,更以前瞻性的智慧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两难”的困境,是增长与保护的博弈。工业革命以来,“先污染后治理”几乎成为了各国工业化难以逃脱的魔咒。改革开放初期,“靠山吃山”“有水快流”曾是许多地区的发展路径,人们在追求金山银山的道路上,也渐渐忘记了绿水青山的宝贵。资源开采带来的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农地面积日益减少,河流断流进一步加剧,这些生态危机警醒世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两山”理念的破题之处,在于揭示了生态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开始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三江源头、黄河岸边、洱海湖畔、秦岭深处,“两山”理念从安吉县余村走向神州大地,从发展理念升华为治国方略,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

“两赢”的实践,是制度与行动的协同推进。二十年来,“两山”从理念到实践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制度创新,重构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建立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环保督察、生态补偿、河湖长制等机制不断健全,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一系列生动的实践,无不印证着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规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两山”理念引领下的“两赢”局面,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上,还体现在民生福祉的提升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们享受到了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葱郁的森林。绿色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民增收致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了环境整治与产业兴旺的双赢模式。“绿水青山”正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两山”理念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两山”理念所带动的全球生态治理合作,成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亮眼篇章。从推动《巴黎协定》达成实施,到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出资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到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中国正以具体行动来践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这种立足自身、惠及世界的绿色发展观,正是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原创性贡献,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启示。

中国以生动的实践,破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两难”矛盾,书写出全球瞩目的绿色答卷,造福中国,惠及世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两山”理念仍在持续深化发展,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未来中国将继续走好“两山”之路,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书写更多从“两难”到“两赢”的精彩华章,擘画出生态文明之路的恢宏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贾仕宇(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前川街道办事处)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