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黄陂,生长在绿水青山间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17:06 来源: 荆楚网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二十年来,全国各地在因地制宜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中,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其中,武汉市黄陂区通过山体复绿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本,以水资源保护激活绿色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全域旅游之路。让“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更是幸福财富”的认知,从理论共识深化为全民实践。

从“荒山秃岭”到“绿色银行”的系统修复筑牢生态根基。面对采矿创伤,黄陂不走“先破坏后治理”老路,开展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作。例如,通过矿山复绿将其打造成为户外探险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王家河大雨山村通过“三林共建”,融合生态林固碳、经济林增收、景观林造景,实现生态效益多维释放,印证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更为生态旅游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为武汉备用水源地,黄陂严守“水质优先”,拒绝影响水体的开发项目。2024年6月,木兰湖旅游度假区成为湖北省唯一上榜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正是对其生态保护成效的最佳认可。黄陂还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为珍稀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如木兰湖白鹭自然保护小区成候鸟驿站,为生态旅游添彩。通过划定生态红线、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推进污染防治,黄陂守住生态本底,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区域。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价值转化。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选择题”,黄陂坚持走“生态优先”的发展道路。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黄陂区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实施旅游活区战略,走农文旅融合之路。依托木兰文化、盘龙城遗址等历史文脉,结合丰富的山水资源,打造并形成了“木兰游、木兰冰雪、木兰宿、木兰购”等“文旅+百业、四季皆可游”的全域旅游格局。

如今,国家5A级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引领23个景区共铸“木兰游”品牌,4A级以上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县市区第二;2000余家精品民宿星罗棋布,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4年,黄陂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70亿元,36万人吃上“旅游饭”。这些数字背后,是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是“养山富山”理念照进现实的生动写照,更让群众真切触摸到,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存折”。

当生态修复让荒山重现绿意,当文旅融合让山水变现财富,当全民参与让保护成为自觉,我们清晰看到,绿水青山不仅是描摹自然的画卷,更是书写发展的答卷;不仅是留给子孙的遗产,更是当下生长的希望。站在二十年的新起点,黄陂的故事仍在续写,中国的绿色转型仍在加速。当更多地方读懂绿水青山里的发展密码,当生态优先成为全民共识,“两山”理论必将指引我们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新路,让每一片山水都成为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让每一代人都能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安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建兰(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