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和江苏省相继发布公务员招录公告,将部分岗位报考年龄上限从35周岁放宽至38周岁,这一举动如同一束强光,冲开了求职路上的“年龄枷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35岁一道坎,过了就完蛋”,这句在求职圈流传甚广的调侃,藏着多少职场人的无奈。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86%的35岁以上求职者遭遇过“年龄一刀切”,简历往往在筛选环节就因出生日期被悄然搁置。一些用人单位固执地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从业者“精力滑坡”“性价比递减”,却选择性忽视了他们身上最宝贵的财富,十年职场淬炼出的风险预判力、复杂问题协调力,以及历经风雨沉淀的职业韧性。事实上,35岁至45岁正是职业生命周期的“黄金中段”,既有年轻人的冲劲余温,又多了份运筹帷幄的沉稳,恰是能挑大梁、解难题的关键力量。将这样的群体挡在职业门槛外,无异于为发展潜力人为设限。
沪苏两地招考政策的调整,表面是年龄门栏的微调,实则是人才评价体系的一次“校准”。正如专家所言:“这不是简单的年龄放宽,而是人才观的三级跳”。这种转变给大龄求职者注入了强心剂,让他们重新燃起对职业发展的希望,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向全社会传递出一个强烈且清晰的信号,评价人才,应摒弃对年龄的偏见,看中真才实学和综合能力。
当公务员招录不再唯年龄论,企业招聘中那些“28岁以下优先”“40岁以上不考虑”的隐性门槛,或许会逐渐让位于“能者上、庸者下”的实力比拼。当每个年龄段的价值都能被看见,每个奋斗者的潜力都能被激活,整个社会的人才生态才能真正实现“活水长流”。
从“35岁桎梏”到“38岁新途”,这场变革的价值远超公务员招录本身。它预示着一个更成熟的职业环境正在形成。年龄不是枷锁,而是勋章;资历不是负担,而是底气。当我们学会用实力而非岁月衡量人才,用潜力而非年龄定义未来,更多的奋斗者必将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熊雪寒(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