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把好作风转化为武汉发展的硬支撑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20:2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节点,武汉市委全会将作风建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的重要抓手,强调各级领导“要锤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当城市竞争进入以制度效能、服务品质为核心的新阶段,干部作风既是发展的“软环境”,更是转型的“硬支撑”。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上持续加力,才能激活“三个优势转化”的内生动力,让“新时代武汉之重”真正转化为发展之势。

作风建设首在破除思想坚冰,建立担当作为的价值坐标。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加强作风建设的精神坐标,只有把人民满意作为价值原点,干部才能涵养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坚持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注重运用正反面典型案例,引导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加强履职能力培训,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要提高考核科学性、精准度,建立问题和效果导向的双重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干部更加关注群众、企业的满意度和创新主体的获得感,让干部真正明白“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全是办法”的道理,把支点建设的使命担当转化为落实工作的行动自觉。

作风建设重在培育制度土壤,构建激励容错的生态闭环。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形成正向激励与容错纠错相统一的工作机制,让干部既有干事创业的动力,又有改革创新的底气。要加强对干部的正向激励维度,完善干部实绩档案,对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打破隐形台阶。强化对干部的容错免责制度,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促进他们创造性开展工作。持续加大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力度,优先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真正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成就感、荣誉感,让躺平混日子的人没市场、靠边站。

作风建设贵在转化发展效能,凸显城市竞争的成果优势。武汉作为科教资源富集的城市,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但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长期偏低,这说明在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里程中还存在堵点。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干部既要有科学家的眼光,尊重科研规律,理解基础研究需要长期投入;又要有企业家的敏锐,能精准捕捉市场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多到企业车间和实验室走访调研,真正了解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在想什么、愁什么;要强化服务意识,把促进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来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果。

肩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使命嘱托,武汉干部队伍既要以“敢为人先”的志气勇立潮头,更需用“踏石留印”的作风埋头实干。唯有将抓作风与促发展拧成“一股绳”,方能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答卷的武汉章节。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旭东(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