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8月19日举行,会议指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征程中,武汉作为英雄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责无旁贷要奋勇争先、择高而立、向上而行,以“三个优势转化”为战略支点,将禀赋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和支点建设的武汉篇章。
筑牢创新基石,让科教优势成为发展新引擎。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更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武汉作为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最多的城市之一,拥有高校92所、在校大学生近130万人、国家级创新平台155个,正切实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以实绩实效为支点建设争光添彩。8月18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调研汉江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并强调,要加强人才引育,为实验室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武汉市正以实际行动,让更多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2025年,武汉理工大学首届“东风跃迁班”毕业生超八成已入职汽车研发核心岗,实现从校园学子到企业工程师的“无缝切换”,助力武汉经开区打造产教融合创新高地,为武汉输送更多卓越工程师人才;武汉市正在加快打造“中国网谷”,建成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两所院校,汇聚各类企业300余家,累计培养网安人才超3000人,全力打造网络安全创新发展生态高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正在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武汉市正全力让人才培养紧跟科技变革步伐,助推实验室里的创新火花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建功支点建设中高举科技创新大旗。
强化枢纽功能,让区位优势释放发展新动能。九省通衢的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商贸流通的要冲;新时代,武汉更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发展枢纽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自2014年首破百万标箱后持续增长,2024年达187.63万标箱,占全省76.7%、长江中上游港口33.7%,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港”;中欧班列(武汉)连续两年开行量突破千列,目前共拥有57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9个城市和地区;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花湖机场组成的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喜迎2025年首季开门红,助力湖北民航客货高效联动、协同发展,致力打通客货流转的“最后一公里”。交通枢纽就像经济脉络的关键节点,连接着生产、流通与消费各个环节。武汉正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真正地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奋力打造枢纽经济新高地,为湖北支点建设做出武汉交通贡献。
践行两山理念,让生态优势绘就发展新画卷。武汉因水而兴,长江、汉江在此交汇,166个湖泊星罗棋布。近年来,武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新时代,东湖风景区带来的文旅效益也充分印证着“两山”理念,武汉东湖正在打造世界级帆船码头,不仅在建造的过程中不让一滴污水汇入东湖、成为了位于东湖中心的“最美军运赛场”,更推动了军运会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有效打造水上运动胜地,推动体育旅游与生态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武汉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累计完成183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长江武汉段水质已稳定保持Ⅱ类,以实际行动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让“云在蓝天水在城”的秀美画卷更加生机盎然,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持续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与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双赢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武汉正贯彻落实中共武汉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要持之以恒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更大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雨泽(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汉兴街道)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