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大地,风云激荡;中部崛起,使命在肩。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历史征程中,武汉作为省会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引擎,肩负着“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特殊使命。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8月19日举行。全会强调,要不断提升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过硬本领。干部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变量,武汉正需要一支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当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鼓足干劲、勇毅前行。
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GDP总量超过2万亿,科技创新资源富集,理应在提升区域能级、做强产业支撑上扛大旗、打头阵。然而,目标越高,责任越重;蓝图越宏伟,攻坚越艰巨。2024年,武汉GDP增速5.2%,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中部城市首位;2025年一季度,武汉GDP增速5.4%。正是有担当精神,让武汉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为支点建设筑牢产业根基。倘若干部队伍中仍有“守摊子”的惰性、“怕出错”的顾虑、“不会干”的恐慌,再好的政策也会悬在空中,再实的部署也会落为空谈。因此,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事关全局的必答题。
支点建设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科技创新“卡脖子”难题、产业转型“阵痛期”、开放合作“深水区”,无不需要干部以过硬能力驾驭复杂局面。面对科技创新“从0到1”的突破之艰,需要干部既做“栽树人”又当“挖井人”。武汉市发改委牵头制定《武汉产业能效指南(2025版)》,以精细化的标准引导产业绿色转型,数据显示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指标较2020年下降11%,部分领域生产能耗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江汉区在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上,系统性构建政策引导、要素创新与服务升级的发展体系,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精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致力打造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行示范区。当前,武汉正以“三个优势转化”重塑发展新动能,干部队伍尤需锤炼“十个指头弹钢琴”的统筹能力,在“立与破”的辩证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蹄疾步稳。
支点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武汉作为千万级人口特大城市,干部担当既要体现在经济数据的跃升上,更要彰显于民生温度的提升中。从长江大保护的“江豚逐浪”生态画卷,到老旧小区改造的“幸福食堂”烟火气息,真正的担当,是把“民之所盼”变为“政之所向”。当前,武汉正以“四网联动”促进人、物、资、信“四流融合”,这要求干部既做“规划师”绘就发展蓝图,更当“施工队长”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唯有将群众笑脸作为担当的标尺,支点建设才能既有“发展速度”更有“民生温度”。
支点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奏响“大合唱”而非“独奏曲”。武汉在都市圈建设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干部既要练就“单兵突进”的硬本领,更要涵养“兵团作战”的大格局。“宁肯上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后退半步留下空档”。尤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在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中当好“黏合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中做好“传导轴”。当每个干部都成为“责任链条”上牢不可破的一环,武汉的龙头作用就能从“物理叠加”升华为“化学反应”。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站在支点建设的历史坐标系上,武汉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以“领跑者”的姿态为全省探路,又要以“排头兵”的担当为国家试水。当此之时,尤需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以“清晨之问、静夜之思”的自觉对标对表,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攻坚克难。相信只要每位干部都争做“行动派”、拒当“观望者”,武汉必能在支点建设中舞活龙头、挺起脊梁,让长江之畔的奋进故事响彻神州大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明民(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