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阳刺破云层,武汉东湖凌波门码头早已人头攒动。朝霞、飞鸟与游人的剪影,在镜头里定格成江城独有的浪漫诗篇。进入8月,武汉推出了首条水上“追光日出观光专线”,进一步丰富了游客赏日出的仪式感,不仅串起了城市与自然的霞光之约,更焕发出了全新的文旅活力与消费潜力。
朝赏云霞起,暮观星河动。霞光,既是天赐的浪漫,也是待掘的金矿。如今,清晨的东湖日出与傍晚的长江落日相呼应,武汉正以“朝霞+晚霞”的双时段自然光影体验打造沉浸式的城市漫游体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江湖生活美学”。究其本质,就是将大自然赋予城市的独特魅力转化为消费动能,将文化意蕴与情感共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价值。
借助霞光,城市文旅的名片被擦得更亮。一段时间以来,“观日出日落”成为了外地游客领略武汉的重要方式,东湖凌波门、听涛景区、八分山等凭借卓越的地理位置与良好的口碑宣传在互联网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去打卡。当黄昏出没时,或登上长江轮渡游船移动观景,或在长江大桥的霓虹中感受昼夜交替的浪漫。这种将自然景观、城市地标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催生了摄影跟拍、主题餐饮、文创周边等衍生业态,为城市文旅注入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用好霞光,城市消费的新场景被催生激活。凌波门平湖落樱观景平台下的湖山咖啡店推出“日出音乐会”,让艺术与自然交相辉映,琴键与朝阳在湖畔共舞;汉口江滩与汉阳门码头打造落日市集,将霞光与文创、美食巧妙融合;武昌万象城打造“落日剧场”,实现了高空观霞与“出片打卡”的完美结合。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延长了霞光的经济价值链,更培育出许多新型“霞光IP”的复合消费场景:既能在晚霞蓝调的背景前享用美食、尽情欢唱,也能在日落后的余晖中参与汉派非遗手作,真正实现了从“瞬间美景”到“驻足体验”的消费升级。这种以自然奇观赋能城市经济的创新实践,正在雕琢着武汉“形神兼备”的城市风貌,达成“引得来、留得住”的文旅消费成效。
围绕霞光,城市治理的水平得以充分展现。以霞光为媒介,武汉不仅打造了文旅新名片,更彰显了精细化、人性化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例如,东湖绿道三期项目通过科学规划凌波门日出观景栈桥平台的时空动线,统筹调度交通、安全、服务等资源,展现了城市管理的系统思维;将自然景观与消费场景有机融合的“落日集市”既保留了城市烟火气,又确保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场地占用、噪音喧哗与卫生污染等方面通过“柔性监管”实现了多方共赢。从凌波门栈桥的客流疏导,到武汉长江大桥增设非机动车车道,再到霞光主题业态的规范培育,每一处细节都折射出武汉城市治理的精准度与创新力。以自然的馈赠为契机,兼顾生态保护、民生需求与文旅消费的治理实践,正是现代城市软实力的生动诠释。
从转瞬即逝的自然奇观转变为可持续的消费新增长点,充分展现了“诗意栖居”与“经济发展”的共生之道。坚持因地制宜,以自然赋能城市、以治理激活消费,就能更好实现“颜值与产值并存、流量与留量共增”的美丽愿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颜瑞华(武汉经开区教育局)
责编:林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