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已达3.1亿,占总人口比重攀升至22%。这一庞大群体及其背后快速演进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消费市场格局。曾经“养老”更多意味着基本的生存与照料需求,如今在政策红利、需求升级以及技术驱动的多重因素交织下,“享老”则成为一种追求品质、尊严与幸福感的老年生活模式,从“将就”到“讲究”,新一代老年人以其独特的消费观念和行为,重新定义着银发经济的内涵,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释放出这个万亿元级市场的巨大活力。
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是激活银发经济的关键引擎。近年来,国家层面连续出台一系列重磅政策,从《“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到《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系统性地为产业发展勾勒出清晰蓝图、提供了坚实支撑。政策引导不仅聚焦于扩大基础养老服务供给,更鼓励市场主体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政策东风的吹拂下,资本市场、科技企业、传统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纷纷加速布局,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市场生态。
需求端的深刻变革,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当前进入老年阶段的群体,相较于过去,普遍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广的视野和更强的消费能力。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种“享老”心态催生了庞大的品质生活需求:从注重营养健康的有机食品、定制化保健品,到提升生活便利性的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旅游、老年教育、文化艺术消费,到保障健康安全的远程医疗、紧急呼叫、智能监护设备。消费边界不断拓展,一个涵盖物质、精神、健康、社交等全方位的巨大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科技赋能,正在深刻重构养老与“享老”的方式。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生物传感等技术的成熟与应用,让“智慧养老”从概念走向现实。智能手环、血糖仪、血压计等可穿戴设备实时守护老人健康;AI陪伴机器人缓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一站式智慧养老平台整合紧急救助、生活服务、健康管理等资源于指尖。科技不仅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更极大地增强了老年人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使“原居安老”、“自主养老”成为可能。
银发经济的内涵远不止于商业机会,它更是一个涵盖制造、服务、金融、地产、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关乎亿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一份沉甸甸的、对现在和未来的温柔承诺。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优养”跨越,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健康、参与、保障、尊严的晚年生活,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应尽之责,也是市场机遇的广阔蓝海,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刻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晏昊(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