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激活红色基因密码,解锁基层治理“武汉方案”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15:01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良军在武汉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时强调,要在建强组织体系、育优骨干队伍、创新服务载体上探索新方法、新路径,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要求如战鼓催征,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标定了清晰坐标——唯有组织体系严密如根、骨干队伍粗壮如干、服务载体繁茂如叶,基层治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治理之基,在于组织;治理之效,成于体系。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力量密码”,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关键在于让组织根系穿透治理土壤的每一寸肌理。长江新区六指街道新博村构建“村党组织—村湾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体系,推动土地流转、产业发展,使一个“移民村”蜕变为集体资产超2200万元的“幸福村”。组织体系的优化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最末梢,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

育优骨干队伍,锻造基层治理“生力军”。骨干培养“接地气”,基层治理才能“有底气”。既要选优配强“头雁”,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青年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也要培育“全科型”社工,通过“导师帮带”“擂台比武”提升专业能力。同时,需打破职业“天花板”,完善晋升激励政策,让基层干部有干劲、有奔头。近年来,武汉市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以“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锻造骨干队伍,以理论武装强根基、以红色教育砺初心、以廉政防线筑堡垒,推动社区书记、网格员、下沉干部等群体能力跃升,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为超大城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服务载体,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载体创新破困局,服务升级暖民心。群众需求多样化,要求服务载体从“标准化”向“精准化”升级,服务创新必须直抵人心。可借力数字化手段,例如,长江新区翰林社区通过“红色业委会”小程序,实现居民诉求“线上接单、线下速办”,以“智慧治理”赋能精准响应。同时,也要保留“土办法”,如“院落议事会”“民情茶馆”等线下场景,让群众“说事有地方、议事有平台”,技术赋能与传统温情结合,创新服务载体,才能让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基层治理没有“标准答案”,但离不开组织强基、队伍提质、服务创新三条主线。当每一寸土地都有组织扎根,每一个诉求都有干部呼应,每一项服务都有载体承载,基层治理之树必将硕果满枝,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繁花盛景,让“红色基因”持续转化为“发展引擎”,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武汉方案”。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琳(武汉长江新区“江小豚”团队)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