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武汉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推动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守住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全省上下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担当作为何以成为反复强调的关键词?只有担当作为,才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今天的武汉,正处在改革攻坚、优势转化、支点建设三大关口叠加的“关键一跃”。一方面,92所高校、130万在校大学生所蕴含的“人才红利”急需转化为“产业红利”;另一方面,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赛道蓄势竞跑,只有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才能真正扛起省委赋予的“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使命。同时,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需求也水涨船高。优秀大学生面临“留还是走”的现实矛盾,“一老一小”的养老托育需求交织,15分钟健康服务圈、普惠托育圈、养老服务圈仍需加快建设,城中村、老旧小区“水电气网梯”尚未实现全覆盖,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仍在探索。桩桩件件,都是摆在干部面前的必答题,没有退路,唯有担当。
如何让干部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把实绩作为“硬标准”,大力选拔敢担当善作为业绩好的干部,破除论资排辈,打破“隐性台阶”,坚决调整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良性循环。把能力提升作为“先手棋”,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加强干部专业训练、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过硬本领。把容错机制作为“护身符”,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加大查诬澄清力度,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励、能力、容错三箭齐发,让“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励干部放手闯、大胆干,才能把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科技发展中的“中梗阻”一项项破除,让改革红利真正落到百姓身上。
大江流日夜,担当鉴初心。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里,创造历史的从来不是个体,而是千百万次挺身而出的担当。当干部敢为,人民敢闯,才能实现“人人尽展其才、人人共享其成”的良性互动,在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的实践中推动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恒(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民政局)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