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读编往来

【读编往来】杨菁:“众里寻他”,就在笔下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21:5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8月15日,跨越四周、为期八天的武昌区青锐强基提能专题研讨班圆满结业,“专家授课+现场体验+小组研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学员们搭建了立体化赋能平台。特别是培训期间,123名“武昌青锐”围绕科技创新、前沿技术、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四大板块积极撰写评论文章,先后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网站刊发了一批“有思想、有情怀、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这也成为年轻干部锤炼“笔力”的生动实践。当一篇篇评论文章在思想碰撞中打磨成型,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重境界”便有了鲜活注脚。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初涉网络评论创作的年轻干部,常常会觉得千头万绪、无从下笔。而培训期间的专家授课针对年轻干部对新质生产力等重要理论的理解盲区和科学素养的薄弱环节,系统讲授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剖析,以及人形机器人、低空测绘遥感等前沿领域课程,有效弥补了学员们知识结构短板,引导学员在学习思考中找准独特视角,搭建起文章的基本架构。“武昌青锐”们从最初的“提笔犯难”,到逐渐学会拆解热点、梳理思路,正是在一次次“望尽天涯路”中,拓展视野边界,迈出了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的关键一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学员们初步搭建好观点的雏形,如何让文章有血有肉、引发共鸣,是关键一步。培训中的实地观摩,恰恰为学员提供了走向一线、亲身体验的机会,打破“纸上谈兵”的局限。在鸿蒙生态中心、萝卜快跑、碳排放交易中心等企业,以及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学员们收集到最鲜活、最真实的素材,在亲眼见证发展成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这些都为文章注入了思考的深度与情感的温度。同时,小组研讨则让学员们能够碰撞思想、互相启发,在激烈的讨论中完善思路、弥补不足。一篇精品力作的诞生,往往伴随着苦思冥想、数易其稿,在这个过程中,年轻干部们深刻体会到,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磨”出来的,这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生动写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为期8天的“充电赋能”之旅中,学员们参加了12场专家讲座、4场移动课堂、24场小组研讨,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积累丰富素材,打破思维定势。当对问题的理解达到一定深度,灵感便会在不经意间闪现。此时,文章就不再是生硬的文字堆砌,而是思想的自然流淌。在一次次的“众里寻他”中,学员们培养了在独立思考中提出独到见解,进而实现思维的跃升。从最初的模仿借鉴,到后期的自成风格,“武昌青锐”们在文字交锋中,实现了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却又不止于山”的升华,完成了从“纸上谈兵”到“以文铸魂”的蜕变。

“文以载道,以用为贵。”此次培训,专家授课夯实了理论根基,实地观摩积淀了实践养分,小组研讨激发了思维火花,既为学员们搭建起提升写作能力的阶梯,更实现了思想的淬炼与作风的磨砺。展望未来,“武昌青锐”将以笔为剑,在网络舆论阵地持续发光发热,以更有温度、深度、力度的文字,传递党的声音、回应群众心声、凝聚社会共识,为武昌区乃至全省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与奋进力量,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书写年轻干部的担当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