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用好“三把钥匙”,开启“理想之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18:4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8月20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到武汉市调研城市更新和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先后前往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江汉区“武汉・理想之地”项目、武昌区小刘家湾片改造项目实地了解试点推进情况,提出以“重构房地产商业模式”为核心,在城市存量更新提质与增量小区开发建设中加快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加有效推动房地产建筑开发企业转型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特别是对优美居住环境的新需求。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助力房地产市场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举措。住房是民生之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关乎民生福祉、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突破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供需失衡、土地财政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发展困境,推动房地产市场转型发展势在必得。近年来,湖北贯彻“房住不炒”定位,加大保障房供给,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好房子”建设,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转型发展,此次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提出以“重构房地产商业模式”为核心,以“重塑城市商业生态”为手段,以“重组地上地下空间、整合各类支持政策和链接外部服务资源”为保障,指明湖北房地产市场发展转型发展方向,为破解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重塑供需动态平衡提供解决思路,推动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回应民生需求,突出房地产市场民生属性,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负责。

用好“三把钥匙”,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关键方法。李殿勋在调研中提出,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关键是要找到“建设标准是什么、资金平衡怎么办、群众工作怎么做”三把钥匙,构成了房地产新模式落地的方法论体系。建设标准这把“钥匙”,回应了新时代对房子“有没有”到“好不好”居住的需求升级,明确了房地产建设不能再以数量为重进行无序扩张,要回归居住属性建设“好房子”,前期,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制定《高品质住宅技术标准》,发布《湖北省老房子改“好房子”建设指引》,在推动“好房子”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品质升级方面有良好基础。资金平衡这把“钥匙”,对资金这一房地产市场转型的最大瓶颈提出了科学的应对方法,通过短期收益与长期运营的组合、市场收益与政策支持的互补、创新增效与控制成本的统一,明确了如何构建总体平衡、良性循环资金平衡方案。群众工作方法这把“钥匙”,抓住了城市更新的核心动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将居民变成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动参与者,既保障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又降低了项目推进的社会成本,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运用好武汉试点经验,加速构建湖北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此次调研的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保护与活化思路不仅为城市更新提供了范本,对全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也有借鉴意义,对增量开发项目,可借鉴风貌区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社区规划、建筑设计与业态布局的建设思路,对存量改造项目,可借鉴风貌区通过“修旧如旧”的微改造保留文化记忆,引入新业态激活空间价值的做法。同时,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 “吃、住、游、购、娱、创”的多元业态布局和可持续运营模式,也为城市核心区域开发建设提供了优秀的参考模板。江汉区“武汉·理想之地”项目,在新建小区开发中建设“好房子”、配置“好服务”,依靠高质量拉动好短期市场,依靠好服务带动长期收入,是房地产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生动案例。武昌区小刘家湾片区改造项目,在城市改造更新中重组老旧建筑,统筹资金、土地、规划等政策,创新“财政引导+市场运作”资金平衡机制,强化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资源整合,推动社区内各单位资源共享,形成街区联动的更新格局,为全省存量更新项目凝聚合力提供了范例。

湖北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既是回应民生期盼的必然选择,也是摆脱行业困境的关键之举。依托武汉试点的成功经验,用好“三把钥匙”,持续以创新思维重构商业模式、以系统观念优化城市生态,必将推动房地产市场实现质的飞跃,让“好房子”“好服务” 惠及更多群众,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明帅(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编办)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