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到武汉市调研城市更新和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实地了解试点推进情况,提出以“重构房地产商业模式”为核心,在城市存量更新提质与增量小区开发建设中加快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为推动房地产建筑开发企业转型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必须摒弃过去“单兵突进”的开发思维,转向整体协同的系统性配套。“武汉·理想之地”项目的创新实践,进一步印证了系统性配套的重要性。项目坚持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大空间重构规划定位,大思路重塑商业模式,致力于打造集“吃、住、游、购、娱、创”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这种综合性开发模式,打破了传统房地产单纯建房子、卖房子的思维定式,而是将住房置于整体商业生态和生活场景中谋划,实现了居住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理想之地”项目不仅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还整合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各类资源,为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满足从幼年到老年的各类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品质的需求也在持续升级。过去人们满足于“有房住”,现在更追求“住好房”,改善性住房需求日益成为市场重要力量。李殿勋省长在调研中叮嘱项目单位要高标准建设“好房子”,高品质配置“好服务”。所谓“好房子”,不仅在于户型合理、质量过硬,更应体现绿色、智能、舒适与人文关怀的融合。而“好服务”,则超越了传统物业的范畴,旨在构建和谐、便利、有温度的居住生态。这一要求准确把握了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指行业转型的核心关键,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居住环境的新需求。
8月18日,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过去一段时间,房地产过热后爆冷,许多中产者在房贷倒挂、家庭负资产的困境中煎熬。这种市场波动深刻警示房地产偏离居住属性、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依靠卖好房子形成短期资金回笼,依靠卖好服务形成长期现金流”的创新商业模式,正是推动房地产从“金融属性”向“居住属性”回归的切实路径。这种模式使企业不再过度依赖房价上涨获取暴利,而是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获得持续稳定收益。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春风正吹拂湖北大地,为行业带来新生机,为城市注入新活力,为居民创造新生活。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升华,让房地产回归居住本质,让千家万户安居乐业的梦想照进现实。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棉(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