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父婴室”虽小,却是社会育儿观念的进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14:2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多地商场设立“父婴室”的探索引发社会热议。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在保留多个“母婴室”的同时,专门增设独立“父婴室”;深圳宝安天虹购物中心、上海部分商场也陆续推出专为父亲设计的育儿空间,配备换尿布台、冲奶设备等设施。北京朝阳大悦城则将原有“母婴室”升级为功能分区明确的空间,划分出私密哺乳区和通用换洗区,让宝爸也能安心为孩子更换尿布。这些探索表明,公共育儿设施正从单一服务母亲,向支持父母共同育儿转变,折射出社会观念与公共服务的双重进步。

长期以来,在公众认知中,“带孩子”往往被视为母亲的“天职”。从医院产房到公共场所的母婴室,服务设计多以母亲为中心,父亲的角色常常被边缘化甚至“隐形”。许多宝爸在独自带娃出行时,面对“男士免进”的母婴室标识,即便室内空无一人,也不得不徘徊门外,陷入尴尬与无奈。这种“制度性排斥”无形中强化了“育儿是女性事”的刻板印象,也削弱了父亲参与育儿的积极性。

“父婴室”的出现,正是对这一现实困境的有力回应。它不仅为父亲提供了换尿布、冲奶粉、安抚幼儿的物理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制度化的形式,承认并尊重父亲在育儿过程中的角色与需求。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社会对“父亲缺位”问题的深刻反思。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周运清教授指出,当前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缺的就是父亲的陪伴。耶鲁大学的一项科学研究也表明,父亲不是育儿的“辅助者”,而是关键参与者。然而,传统观念、职场压力与公共服务缺失,使得许多父亲“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父婴室”便不再只是一个功能空间,更是一种社会倡导。它用实际行动告诉公众,育儿不是母亲的“独角戏”,而是父母共同的责任。

当然,更理想的状态是超越“父”与“母”的标签,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家庭育婴室”,满足不同家庭结构的需求。无论是母亲哺乳、父亲换尿布,还是祖辈带娃,都应享有便捷、私密、无差别对待的服务。中南大学龚雯洁教授认为,亲子设施的本质是体现社会对育儿责任的支持与尊重,目标应是营造家庭友好的公共环境。

从“母婴室”到“父婴室”,变的不只是名称,更是公共服务理念的升级。养育下一代,是家庭的共同使命,也应得到社会的共同支持。当更多父亲能坦然走进育儿空间,当育儿责任不再被性别定义,我们的城市才真正称得上宜居、有温度。期待这一“小空间”撬动“大文明”,让更多家庭在公共生活中感受到理解与尊重。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谢平(蔡甸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中心)

责编: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