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高质量就业托举“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3日23:3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活力,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十四五”以来,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为民生改善提供了基础支撑。要实现更可持续的民生福祉就要紧紧抓住就业这个“牛鼻子”,以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筑牢民生根基,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惠企才能稳岗,激活就业源头。广大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蓄水池”,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市场活力充沛、企业经营顺畅,才能持续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当前,需进一步强化稳就业政策支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着眼于为企业减负,更致力于激励企业扩岗吸纳就业,实现企业与就业的良性循环。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中小微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保障民生的关键支撑。要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听取企业发展需求,切实解决企业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既要落实国家层面的惠企政策,也要结合实际出台地方性的惠企举措。鼓励企业加快创新转型,积极开拓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强化培训精度,提升就业质量。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对就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更充分的就业,不仅要保障“量”的稳定,更需追求“质”的提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紧密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以提升就业者就业技能为核心,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开展切实管用的职业技能培训。要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精准施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搭建起从“课堂”到“职场”的快速通道。要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完善外出务工服务体系,开展定制化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促进更多困难群体实现技能就业。

紧盯供需适配,做好岗位扩容。当前,银发经济、夜间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在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技能要求、岗位类型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要破解这一矛盾,关键在于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和精准度,做好供需适配。有关部门需加强动态就业岗位调查,深入一线了解“养老健康管家”“数据治理方案经理”等新兴岗位的技能需求,并及时发布和更新急需紧缺职业需求目录,为人才培养和求职选择提供清晰指引。

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唯有持续强化政策支持、技能培训和企业发展,做好供需平衡,才能筑牢就业这一民生根基,让每个人都能在奋斗中收获“稳稳的幸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温暖底色。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慧芳(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