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洪山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锚定高能级大学之城建设目标,坚定不移推动支点建设在洪山走深走实。对标省市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战略目标,洪山有条件、有优势,大展科创“洪”图,完全能够担当更大使命,作出更多贡献。
科技创新是助力支点建设的第一动力。作为全国3大科教资源密集区之一的“大学之城”,洪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教禀赋,35所高校等科教资源,1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6万户的市场主体,在工信部“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位列全国第12名,实现全省四连冠,经济发展呈现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在此基础上,洪山区深感支点建设的责任之重、期许之深、要求之高,凝聚“对标争先、争创一流”的思想共识,提出要加快建成高能级大学之城的奋斗目标,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用”为导向加快科教资源优势向创新发展优势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要求湖北“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支点建设,关键在科技创新。洪山区充分发挥科教人才富集、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等优势,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加快科教资源优势向创新发展优势转化。以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建设为重要抓手,发布“山水星光”计划,推进环理工大创新街区、地大宝谷创新创业中心等区校合作项目,建成各类孵化载体70万平方米。在高校周边通过租、购、建、挪等方式,采用“自持”模式打造“星创空间”,储备一批用于科创的园区楼宇,吸引310余家企业入驻。在全省政府层面率先实施“先投后股”改革,首期规模2亿元资金池,支持一批具有产业引领和创新引领效应的早期项目,获评融中中国创投活跃50强、最佳政府引导基金。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关键支撑,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把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从“大学之城”到“创新之城”,洪山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解决创新所需的“阳光、土壤、空气和水分”问题,加速推动科技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区级领导带队赴对标先进区上海杨浦开展学习调研、汲取发展经验。发布“星光科转8条”,对平台、项目、企业等“真金白银”给予支持。研究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进“AI+先进制造”等3大产业园建设,获批全省智能检测设备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谋划打造低空经济“1+4+1”产业聚集区,吸引汇聚时代星光、江尚航空等众多企业。研究小游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国首个小游戏产业基地在洪山科创大厦揭牌,二度携手腾讯举办2025年武汉国际设计大赛·腾讯游戏创作大赛……科创动能澎湃涌动,洪山的独特魅力,正经历一场由表及里的深刻蜕变,跑出了核心优势的“加速度”。
干部队伍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加快高能级大学之城建设,需要锻造堪当支点建设重任的干部队伍。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洪山区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在加速建设高能级大学之城中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坚定扛起支点建设洪山使命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提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尤其需要聚焦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升看得见科技前沿动态、看得懂科技发展趋势、看得准科技产业应用等能力素养,培育科技创新的“推车手”和“服务员”,从关心科技创新的“热心人”成长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内行人”,为洪山在加速建设高能级大学之城中坚定扛起支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洪山区正坚持干字当头、奋楫争先,以“大学之城”的智力密度,持续释放创新动能,不断筑牢创新策源地根基,大展科创“洪”图,为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市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贡献洪山担当、洪山作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浩宇(武汉市洪山区“新声洪亮”团队、区委宣传部)
责编:董育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