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洪山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为60万学子汇聚的创新热土勾勒出新的发展图景。当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与洪山区“打造高能级大学之城”的目标深度交汇,在这片科教资源富集的土地上,广大干部正以脚步丈量责任、以实干诠释担当,将发展蓝图一步步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担当首先体现在对机遇的敏锐把握和果断行动上。洪山坐拥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富集,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但资源不会自动转化为发展动能,必须靠干部们以“拼抢实”的状态主动作为,才能将这份厚重的“家底”切实转化为独属于洪山的发展胜势。近年来,洪山区政府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担当,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全省率先构建“先投后股”的科创扶持模式,设立首期2亿元资金精准投向一大批前沿科创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与此同时,星创空间在华农、华科、武理等多所高校周边落成并投入使用,将政策支持从资金延伸至空间载体,洪山干部以一系列实际行动证明,洪山担当是看得见的资源整合与生态构建。
担当的成色,更要在破解难题中淬炼。发展之路从无坦途,洪山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无论是产业升级的阵痛,还是城市更新的难题,都需要干部们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中,干部们深入一线听取民意,创新工作方法,平衡多方诉求,最终让老社区焕发新活力;在建设低空经济综合体的过程中,克服空间、技术与管理多重困难,引入多家头部企业,构建产业集群;在推进杨春湖片区高压线迁改等重大工程中,突破历史遗留制约,释放产城融合新发展空间。这一系列实践说明,担当不是蛮干,而是巧干与实干的相结合,既要有逢山开路的锐气,也要秉持滴水穿石的韧性。
建设高能级大学之城既需要破土而出的锐气,更离不开向下扎根的定力。广大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环大学创新带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等基础工程中,既做“显功”也重“潜绩”。正如青菱湖畔的生态修复,用三年时间培育水生植物根系,让湿地重焕生机;杨春湖商务区规划多留一片生态缓冲带,青创园改造保留老工业区的历史风貌,这些“润物细无声”的付出,终将化作洪山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洪山发展的长河,让即时突破与持久积淀同频共振,方能书写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政绩传奇,让洪山的高质量发展之树根深叶茂,岁岁常青。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担当者的时代。洪山建设高能级大学之城的征程已经开启,前路广阔,重任在肩。每一位干部都要争做勇挑重担的“挑山工”,以担当作为书写人生华章,用奋勇争先成就洪山梦想。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扛起自己那份责任,洪山就一定能在支点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晶凤(武汉市洪山区委组织部)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