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从“一键通”到“智生产” 数字中国建设绘就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5日16:57 来源: 荆楚网

455 万个5G基站织就全球最密通信网络,2.26亿户千兆宽带激活千家万户数字生活,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在国务院新闻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披露的一组组数据,不仅勾勒出“十四五” 期间数字中国建设的亮眼答卷,更印证着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入数字时代的核心赛道。当数字化从“选择题”变为“必修课”,中国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然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

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度,藏在每个人可感可知的生活细节里。政务服务“掌上办”让“跑多次”变“一键通”,刷脸技术从支付场景延伸至通关、就医等领域,智慧旅游用数字孪生让敦煌壁画“活”起来、故宫文物“动”起来等等。这些看似寻常的变化,实则是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阻隔、重构资源分配逻辑的生动注脚。从偏远山区的孩子通过直播课堂共享优质教育,到农村老人用智能手机实现 “扫码就医”,数字化正以普惠之力缩小发展差距,让 “共同富裕” 有了更具象的载体。

数字中国建设的力度,体现在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过去五年,我国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持续攀升,云计算、大数据成为车间里的“新机床”,人工智能化作产业链上的“新工匠”。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3.9万亿元。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5年将迈过60万亿元大关。这一增长不仅是数字产业自身的壮大,更源于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质赋能”:制造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柔性生产,农业借助物联网精准管控水肥,服务业依托平台经济拓展消费场景。当数字技术从“工具辅助”升级为“生态重塑”,中国经济正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依赖,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新优势。

数字中国建设的高度,彰显在国家战略与全球竞争的坐标系中。当前,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加速重构,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我国全面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仅是为了释放数据红利,更是为了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如在数字贸易、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数字丝绸之路” 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合。从与50多个国家签署数字合作备忘录,到“丝路电商”伙伴国扩展至36个,中国正以开放姿态推动全球数字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因数字而变,因数字而兴。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胸怀大局,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着力推动公共服务、数字生活、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形成更多数字社会建设成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灿(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区应急局)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