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从来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如今,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到便捷的看病就医,再到深层的精神慰藉,老年人越来越追求精细化、高品质的康养体验。从“养老”到“享老”,已成为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变。描绘了一幅银发经济的宏大图景,更深刻地揭示了养老理念从“被动供给”向“主动创造”的跃迁。
过去,我们谈及养老,更多聚焦于医疗保障、居家看护、机构床位等基础生存层面,仿佛只要老人衣食无忧、病有所医,就已是社会责任的尽头。然而,品质生活的追求并非年轻人的专属。当物质条件逐渐充裕,精神层面的富足、社交关系的维系、兴趣爱好的培养,乃至继续为社会贡献余热的平台,才真正构筑起“享老”的丰满内涵。
这种“享老”的加速释放,绝不仅仅是消费升级的表象,其深层逻辑在于将老年群体视为充满潜力的“新消费主体”和“社会财富源泉”,而非单纯的社会负担。试想,当一位退休工程师不再仅仅满足于社区棋牌室,而是渴望参与到数字化技能培训,甚至利用自身经验反哺创业项目;当一位耄耋老人不仅需要营养餐,更期待能有专业的艺术疗愈课程,或是在安全便利的环境中继续她的环球旅行梦想——这些看似细微的个体需求,汇聚起来便指向了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以及一个更具韧性和活力的社会结构。
在武汉,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们已经能看到“享老”理念的生动实践。以江汉区为例,2025年,一些先行先试的案例便如春潮涌动,为“享老”注入了具体而微的内涵。比如,武汉长江现代物业有限公司在青山区钢都街道126社区、汉阳区五里墩街道五合里社区人工智能养老示范社区项目,顺利通过武汉市民政局成效评估,标志着长江物业在智慧养老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它不再是简单的日间照料,而是引入了AI健康管理系统,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数据和生活习惯,个性化定制膳食方案、运动计划和文娱生活,这不仅仅是健康管理,更是精神层面的深度慰藉。
又如,江汉区在2025年即将深入开展的“颐养江汉银龄行动”工作方案,他们将培育“银龄行动”队伍,让那些拥有专业技能或丰富经验的退休人员,不再是单纯的被服务者,而是成为社区治理、青少年辅导、传统文化传承的“导师”,拓宽“银龄行动”参与渠道,开展“银龄行动”宣讲教育。比如让一位退休的老中医每周固定时间在社区义诊,同时开设中医养生课堂;让一位退休的摄影师则带领年轻人进行手机摄影教学,甚至组织社区摄影展。这种让老年人“被需要”的机制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融入度,真正实现了从“被养老”到“享老”的跃迁。
再看江汉区一些高端养老社区的“定制化服务”,更是将“品质追求”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除了基础护理,还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提供专业的园艺指导、书法茶道课程、甚至是小型私人音乐会策划。当社会将关注点转向“让老人活得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时,银发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才会被真正激活。
当然,要全面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还需要更多政策的引导、社会的理解以及科技的赋能。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养老观念束缚,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更需要构建一个全龄友好型的社会环境,让老年人能够更自由、更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
对一人,养老是事关生活幸福的要事;于一国,养老是事关国泰民安的大事。只有将老年群体的需求放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发展视野中考量,才能真正释放银发市场的巨大活力,让“老有所养”的底色,焕发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享”的人文光辉。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社会文明向前迈进的重要标志。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圆(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卫健局)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