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武汉市江夏区第六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8月26日召开。全会指出,全力走好产业升级之路,独具江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链式思维强集群,产业生态不断完善。聚焦优势产业,推进“链长、链主、链创”三链协同,13条产业链锻强身板。而人才,无疑是这一发展征程中的核心要素。这些产业突破的背后,藏着一套“人才培训三链联动”的江夏解法。
以干部能力链对接产业政策链,干部培训的“精准滴灌”,让产业政策落地更有准头。不同于传统干部培训“大水漫灌”的模式,江夏区针对新提拔任职公务员、事业人员和国企干部推出的“训用结合”培训体系,堪称政策与产业的“精准对接器”。在2025年三期“推动转型发展,助力支点建设”专题研讨班上,130余名干部被分到经济发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司法执法等8个领域,学的是“专属菜单”里的产业知识,做的是深入企业车间、社区网格的沉浸式调研。比如负责先进制造领域的干部,重点研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瓶颈;分管科创的干部,则聚焦汤逊湖周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最终形成的15篇调研报告中,5篇获区委主要领导签批,成为相关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事项。被纳入区委决策,其中“优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配套政策”“搭建高校-企业技术对接平台”等建议,直接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具体举措。这种“问题导向”的培训,让干部从“政策执行者”变成“产业参谋员”,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精准击中产业发展的痛点。
以技术经理人链激活科技转化链,技术经理人的“赛场练兵”,让科技成果转化跑通闭环。江夏区24所高校的科教资源是块“富矿”,但过去不少科研成果尚未进行良好转化,造成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的情况。破解这一难题,江夏从技术经理人培养入手,走出了“以赛代训、以赛引才”的特色路子。2024年“汤逊湖技术经理人与科研助理”培养计划,专门面向高校大学生开设科技成果评估、技术合同签订等实战课程;2025年首届全国技术经理人大赛,更是直接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为考题。获奖的武汉高校学生团队,赛后就带着“轨道交通装备轻量化材料”技术,入驻江夏企业开展中试。如今,这些经培训和大赛筛选出的技术经理人,已促成12项高校成果在江夏企业转化,为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注入创新动能,让“实验室里的智慧”真正变成“生产线的价值”。
以企业人才链稳固产业创新链,企业人才的“实战孵化”,让产业根基扎得更稳。在江夏,中铁科工集团的“陈汉龙创新工作室”是产业人才培养的“样板间”。这个以全国劳动模范命名的工作室,不搞“纸上谈兵”,而是把培训课堂设在技术攻关一线。年轻技工跟着陈汉龙参与“跨座式单轨车辆”研发,在解决“转向架精度控制”等实际问题中,既掌握了核心技术,又积累了实战经验。近五年,工作室通过“导师带徒”培养出68名技术骨干,推动企业技术人员占比提升至70.4%,研发的新型轨道交通装备远销海外。这种“产研结合、实战育人”的模式,不仅让企业有了自己的“人才蓄水池”,更带动了江夏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形成“人才强—企业兴—产业旺”的良性循环。
从干部培训的“精准对接”,到技术经理人的“桥梁搭建”,再到企业人才的“实战培育”,江夏的人才培训实行“江夏解法”,用“三链联动”的实招,为现代产业提能升级注入了持续动力。未来,随着人才培育的不断优化,江夏必将在现代产业发展中亮出成绩,在全省支点建设中争当排头兵。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志丹(“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