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交通“连”接发展,执法“联”心助企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15:3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8月20日至21日,不到48小时,京港澳高速汉江特大桥通车、沪渝高速武宜段跨线桥集中拆除、武黄高速柯家墩大桥顶推到位,三项高速公路“四改八”关键节点在湖北密集落地,不仅刷新了交通建设的“湖北速度”,更标志着我国中部地区国家主干线高速“由瘦变壮”进入加速期。这场跨越江河、贯通南北东西的交通升级,绝非简单的“路面拓宽”,而是湖北以基础设施硬联通撬动区域发展软环境、服务国家战略的深远布局。

湖北交通升级的“真本事”,体现在建设现场的“效率秘诀”。这次几个关键节点集中突破,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强强联手”。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智能化无人,不光解决了高速改扩建时“边通车边施工”的麻烦事,还做到了又快又安全。湖北同时推进京港澳、汉宜、武黄等5条高速的改扩建,总投资近880亿,总长近600公里,120公里的设计时速,充分体现了我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与湖北交投集团作为建设主体的责任担当,也为公众顺畅出行打好了坚实基础。

“四改八”的设计规划,充分体现了湖北服务国家战略的“大格局”,此次升级的京港澳、沪渝两条高速,一条纵贯南北,一条畅通东西,都是全国的交通大动脉。它们在湖北从四车道改成八车道,相当于给中部地区打通了“两条主动脉”。今年内京港澳湖北段、武黄高速就能先通车,到2028年沪渝武宜段等项目全建成后,湖北境内国家主干线的通行能力提升约1.8倍,物流成本能降大约10%。这组数据背后,不光是大家盼着的“省钱又省事”,更有打通交通堵点、连接断点的大考虑。南北物流更顺、东西物资流动更方便,湖北作为中部交通枢纽的辐射力,就能真正变成推动区域发展的合力。

从交通升级的连锁反应中,更能预见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一条高速的拓宽,牵动的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全面升级,武汉至郑州、长沙等周边省会6至8小时直达,“朋友圈”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武汉1小时城市圈闭环,加速人才、资金、技术在都市圈的“同城化”流动。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武汉)、花湖国际机场形成“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更让湖北从“九省通衢”迈向“多式联运枢纽”。

而交通升级的红利持续释放,离不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软保障”。湖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以高速“四改八”工程为契机,同步推进执法优化与营商环境提升,用“精准执法”“温情服务”为交通升级保驾护航。在执法方式上,推行“非现场执法+柔性监管”模式,通过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分析等智能化手段,实现对施工路段、物流通道的精准监管,既减少了对正常通行和企业生产的干扰,又确保了施工安全与道路畅通;针对物流企业痛点,开通“大件运输许可绿色通道”,实行“线上申请、一网通办”,将许可办理时限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同时组建跨区域执法联勤队伍,为大件运输车辆提供“点对点”护送服务,解决企业“运输难、通行慢”问题。此外,执法部门还主动深入高速沿线企业开展“送法上门”服务,围绕超限超载治理、安全生产规范等内容进行专项指导,帮助企业规避违法风险、降低运营成本,真正实现了“执法不扰企、服务暖人心”。

交通兴则产业兴,交通畅则经济活。湖北高速“四改八”的密集突破与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优化升级,是中部地区以“硬联通+软服务”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当一条条宽阔的高速路穿越江河、连接城乡,当一次次精准的执法服务护航企业、便利民生,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往来的车流,更是中部崛起的希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随着更多交通项目的落地与执法服务的深化,湖北必将以“交通硬联通”撬动“发展新格局”,以“执法软服务”优化“营商新生态”,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写下更精彩的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克思(湖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编:张赛赛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