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村咖”成为互联网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从江南水乡到北方村落,从沿海渔村到内陆山村,乡村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的映衬下,散发着独特魅力。一家家“村咖”也正从“网红打卡地”蜕变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这股“村咖热”非咖啡行业的偶然新风,而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融合、城乡互动、文化焕新”的生动注脚。它以一杯咖啡为媒介,打破了城市与乡村的消费边界、文化壁垒,既回应了都市人对“诗与远方”的精神渴求,更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禀赋,书写着新时代乡村“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的创新实践。
以 “咖” 为媒,激活乡村沉睡资产,开辟产业振兴新路径。“村咖”将现代都市的消费符号引入乡村场景,有效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深蓝计划矿坑咖啡店,由村里一座废弃10余年的矿坑改造而成,以天然形成的湛蓝色爱心湖为核心,保留了矿坑裸露的崖壁等原始风貌,将矿区原有的房屋改造成咖啡馆,形成了一个将工业废墟和秀丽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景区。同时,“村咖+民宿”“村咖+露营”等“村咖+”文旅新业态,成为撬动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手工艺展示的“流量入口”和“消费引擎”。
以 “咖” 为桥,促进城乡文化对话,重塑乡村文化新魅力。“村咖”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独特“文化驿站”,深度展示和挖掘当地文化。黄陂区姚家集街道沿河村的“乡巴克”稻田咖啡,与周边云雾山、木兰山、清凉寨、木兰不夜城等木兰文化深度融合,利用乡村可烧柴的独特优势,建造武汉市首家柴窑面包房,吸引近十万人次纷纷前来打卡。通过空间设计、产品命名、文化活动等形式,让乡村独有的历史底蕴和自然禀赋得以焕新呈现,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自信和吸引力。
以 “咖” 为钥,回应多元民生需求,注入乡村发展新活力。对城市人群而言,“村咖”提供了逃离喧嚣、寻求“诗与远方”的短暂栖息地。在风景如画的乡村环境中细品一杯咖啡,感受乡愁与现代感的碰撞,是一种新的疗愈方式。对乡村居民而言,“村咖”的火爆,提供了接触新兴事物、提升技能、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机会,增强了乡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助于乡村人才回流,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子。
“村咖热”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冷思考”。乡村“网红流量”如何升华为“振兴增量”,需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应牢牢扎根助农共富的土壤。“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乡村建设要以“绵绵用力”的韧性、“久久为功”的定力,强化规划引导与政策支持,深耕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真正让“村咖热”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持久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亚琴(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黄陂区祁家湾街道)
责编:陈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