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当前,基层治理面临资源分散、响应滞后、服务不精准等困境,“人工智能+”的出世无疑是赋能基层治理的破局之道——以人工智能为杠杆,撬动治理效能的质变升级。
近年来,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在优化治理的响应速度和精准度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洪流正重构着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武汉市江岸区运用“Qwen3”大模型打造了区域内首个集“数据推理+深度学习”为一体的政务AI助手——“智能派单员”,实现城运事件智能分类派单,准确率达93%;贵阳市搭建AI信控平台,通过数据驱动替代经验判断,让“时时堵”的观山湖区域全天拥堵指数从1.7降低至1.58,早高峰拥堵时长缩短了20分钟;“向科技要空间”的智慧停车系统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多点开花,智慧化改造后的车位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便可完成“找位、停车、缴费”全链条操作……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激活了沉睡的数据,大大提升了资源调配效率。
许多基层治理的日常事务正在逐步向“屏上办”“掌上办”转变,但并不意味着“智能+”是解决基层治理领域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治大国若烹小鲜,善治必达于微,基层治理的核心是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数字化的应用绝非简化深入群众、深入一线的实践,更不是干部以“键对键”代替“面对面”的理由。“数字网格员”24小时不打烊提供办证办事、活动通知、社区便民服务等,但依然要有“天天敲门组”坚持上门入户,用真心温暖每一位居民群众;“线上问政”接单群众诉求,也不能缺少“线下走访”,在具体情境和问题现场中将心比心解决难题;电商兴起带来乡村振兴新路径的背后,是扎根农村的干部们用与数字化共舞的新思维带领村民集思广益探索贴合村情的发展之路。“人工智能+”发展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冰冷算法的迭代升级,而是在干部下沉的延伸中成为有温度的“神兵利器”。
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既是技术革命,更是理念革新。让人工智能“加”出基层治理新图景,一方面要提升技术的服务力,让技术扎根于群众需求、生长于制度框架,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基层干部的数字化能力,通过专业课程培训、实操锻炼等让干部懂技术、会技术、用得好技术。此外,还要聚焦“智治”的可持续发展,关注老年群体、特殊群体在智能化进程中的反馈,防止“数字鸿沟”扩大,确保发展红利惠及全民。
人工智能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然到来,当科技的光照进田间地头,照进大街小巷,照进一个个政务服务中心,照进一户户小家庭,基层治理的新图景正缓缓铺开——用最前沿的科技守护最本真的民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颖(武汉江岸区“青橙计划”)
责编:刘文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