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弘扬“板房精神”,为支点建设写下生动的检察注脚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30日20:1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在前不久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忠林强调:“宜昌的‘板房精神’为什么能成?项目多、工地多,干部睡在板房里拼出来的!”长江奔腾,日夜发电;宜昌奋进,未有穷期。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代代宜昌人不服输、不停步的倔强。

这是落在宜昌肩膀上的一种使命。殷切希望,不可辜负。无论是“板房精神”所肯定的担当作为,还是“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奋勇争先”指明的发展路径,宜昌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省委的关心支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干,何谈落实?因此,弘扬“板房精神”,全市年轻干部应该对照目标任务,明晰何为、把握能为,只争朝夕、拼搏进取、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把支点建设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这片土地被寄予厚望,也必将不负期待。

这是燃在宜昌大地上的一种状态。“苦干实干、勇挑重担、一线攻坚”的“板房精神”是“干部素质提升年”深入实施的生动缩影,是“宜昌牌”干部的鲜明标识。2018年,宜昌高新区那场震撼人心的“大迁徙”至今仍历历在目。100天,5000平方米板房拔地而起;11天,198名干部告别舒适办公室,全员进驻冬冷夏热的“临时堡垒”。“晴天大干,雨天巧干,白天加油干,晚上加班干,一天当作两天干”的奋进姿态,已成为宜昌干部的工作常态。年轻干部绝不能躺在前人栽育的大树下“乘凉”,而要主动作为、谋在前头、干在实处,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回应群众期盼、赋能事业发展。“板房精神”正是一份激励、一份鞭策。

这是刻在宜昌骨子里的一种传承。宜昌今天的成就,不是在风平浪静中取得的。愈往前,俞容易遭遇急流险滩。一部宜昌发展史,写满了拼搏的篇章。弘扬“板房精神”,实际上就是号召更多年轻干部去磨炼“泳技”、锤炼意志,勇往直前、搏击风浪,无限靠近成功的彼岸。只要奋勇争先、只争朝夕的精气神不丢,就能够种下更多的种子,结出更多的果实,让宜昌始终勇立潮头。

作为新时代检察青年,也许有人认为检察工作不像经济部门那样需要“冲锋陷阵”,也不必发扬“晴天大干、雨天巧干”的“板房精神”。但检察青年如何用力,是认识问题,也是选择问题。身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潮中,要打破迟疑徘徊、克服用力过猛、摒弃佛系躺平,大力发扬“苦干实干、勇挑重担、一线攻坚”的“板房精神”,为支点建设提供最坚强的法治保障。

打破“认知茧房”,在家国伟业处发力。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检察机关通过打击经济犯罪、保护知识产权、监督行政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直接参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每一个涉企案件的办理,每一次法律监督的实施,都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检察青年作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力军,须有挑重担、扛大梁的自觉,胸怀大局、站位全局、躬身入局,与时代共振、家国同心,主动融入支点建设的时代洪流。

打破“能力茧房”,在不被看好处发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检察青年对于疑难复杂案件不敢办、不会办;对于改革创新不敢试、不敢闯;对于群众工作不会做、做不好。挫折或许会导致自我怀疑,但破土而出的成长往往源自“不被看好”的磨砺。要主动请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在数字检察等新兴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在干中学、学中干,早日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真正做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

打破“担当茧房”,在急难险重处发力。难走的路大多是上坡路,难干的活往往最锻炼人。基层检察院是检察工作的基石,案件虽“小”,但维护司法公正、维护人民权益的检察责任大、履职空间大。检察青年应主动深入基层、贴近一线,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中提升本领、积累经验、实现价值,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演绎不一样的青春奇迹、活出不一样的青春色彩。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期待检察青年持续弘扬“板房精神”,为支点建设写下生动的检察注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颖(宜昌市人民检察院)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