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生动木兰,花乡情浓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30日23:30 来源: 荆楚网

木兰乡是武汉市黄陂区唯一一个乡镇,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山水文化资源丰富,木兰山巍峨耸立、风景秀丽,辖区32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108个湖汊蜿蜒曲折,130公里的湖岸线串联起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风光。曾经,受限于传统发展思维,这些优质生态资源如同被尘封的宝藏,未能发挥其价值。如今,依托“两山”理念,木兰乡从“靠山吃山”转向“点绿成金”,2024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守绿”夯实发展根基,让“颜值”成为“底色”。近年来,木兰乡积极推进生态治理,让山水林田湖得到系统性保护。在水环境治理上,实施夏家寺水库水源地保护、木兰湖污水治理与截污改造等工程,确保水质稳定保持国家二类一级标准;在山林保护上,组建专业护林队开展常态化巡护,完成造林4452亩、四旁植树32.4万株、中幼林抚育8487亩,15个行政村实现“村增万树”,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0%,珍稀白鹭重回木兰湖畔。一系列举措让木兰乡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为绿色发展夯实根基。

以“融绿”打通转化路径,让“风景”变成“钱景”。以“木兰文化”为核心,木兰乡串联山水、民俗与古迹,打造 “春赏花、夏游湖、秋徒步、冬踏雪”的四季旅游产品体系。木兰花谷的四季花海、木兰湖的泛舟体验、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历史韵味、大余湾的民俗活动,吸引游客不断。同时,通过环木兰湖绿道串联景点与民宿、开通旅游专线解决交通痛点、搭建智慧平台优化服务体验,让“游”的便利度、“住”的舒适度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砝码。当“生态+文化+服务”形成合力,绿水青山便不再是远观的“风景”,而是能带来真金白银的“钱景”。 2024年,木兰乡旅游综合收入超3亿元,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当地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以“享绿”锚定发展初心,让“生态红利”惠及民生。为实现富民兴乡,木兰乡在传统茶叶、油茶产业基础上,针对北部山区引进香芋水果冬瓜等新品种,通过“农科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动订单种植,让农户亩均增收 3000元以上,带动1.4万余人次就业;联合高校研发鸡粪饲料化利用技术,帮助辖区企业年营收近4亿元,吸纳200余名农户就业,年工资支出超2000万元。这些绿色产业的发展,既避免了工业污染对生态的破坏,又让村民从“生态守护者”转变为“利益共享者”。当村民的口袋因绿色产业鼓起来,他们守护绿水青山的积极性便会更强,形成“保护—发展—增收 —再保护”的良性循环。

从“尘封宝藏”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从“生态颜值”到“经济价值”,木兰乡的绿色发展之路证明,生态资源不是“沉睡的资产”,只要找对路径、用活智慧,就能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活资本”。绿色发展不是“牺牲当下换未来”,而是“保护当下赢未来”的长远之策。

站在新起点,木兰乡的探索仍在继续。其“点绿成金”的实践,不仅为武汉乃至全国同类乡镇提供了“生态兴乡”的参考样本,更让“两山”理念的生命力在基层实践中愈发强劲。未来,当更多地区像木兰乡这样,守住生态底色、找对转化路径、锚定民生根本,“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百姓更富足”的美好图景,必将在更多乡土间铺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亚芸(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黄陂区木兰乡)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