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025汉正街·武汉国际时装周正式启幕。这场以“汉正五百年 货到汉口活”为主题的时装周,早已超越了一场秀的范畴,它是文化解码的“新图谱”、产业转型的“成绩单”、城市更新的“协奏曲”,更是老街区在时代浪潮中寻找文化坐标,传播吸引力和时尚力的生动实践。
在本届时装周的秀场上,荆楚文化不再是橱窗里的老物件,而是设计师手中的活素材。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对文化基因的深度解构,建筑元素被转化为服装语言,生活场景被提炼为纹样设计,自然意象被赋予环保属性。文化的生命力,从来不在标本式保护的玻璃罩里,也不在网红化改造的滤镜中。本届时装周给出了一种更智慧的解,深扎传统的“根”,从“汉派”文化里汲取养分;张开创新的“臂”,让古老基因在当代设计中焕发新芽。
作为汉派服装的发源地,汉正街以女装裤裙占全国30%、时尚男装占40%,服装服饰营收突破1000亿元的成绩闪耀行业,却也因有制造缺品牌的瓶颈陷入困局。这场时装周,正是破局的关键一跃,它不仅是时尚发布,更是产业升级的“答辩现场”。这背后,是汉正街以“设计-生产-销售-品牌”政策组合拳为支点,撬动汉派服装转型的深层实践。设立专项基金解创作之渴,开放配套服务破落地之困,联动产业链资源强协同之基,为设计师搭起“造梦台”、为企业铺就“转化路”。汉派服装的转型,正从政策红利的“施工图”,加速落地成制造向创造跃升的“实景图”。
时装周的魅力,最终要落在人的获得感里。在汉正街,这场文化盛宴早已走出舞台,融入了居民的生活里。同日,汉正街长江商业文明陈列馆正式开馆,在老街拐角处,在玻璃展柜里,泛黄的汉正街老字号清单、民国年间的码头货运单,与隔壁嬢嬢的栀子花、小学生的汉绣发夹比邻而居,千年商业基因变得“触手可及”。这种模式,让历史街区更新跳出了重空间轻内核的窠臼,让居民成为文化的守护者,更成为潮流的参与者。此般实践,恰与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部署同频共振。老街区的焕新,最终要落在居民的幸福感里;文化的传承,终究要融入日常的烟火气中。
2025汉正街·武汉国际时装周给出的,不仅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更是一座城市寻找文化坐标的答案。当汉派文化的“时尚新图”徐徐展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潮流的狂欢,更是一座城市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护与创新表达。这场以时装周为起点的文化实践,正推动汉正街从“时尚秀场”向“城市实践”焕新。汉正街正以更强劲的势能,续写“货到汉口活”的传奇,绽放为全球瞩目的时尚文化新地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田璐(武汉市硚口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