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激活大企业引擎 以新质生产力加速青山转型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31日23:2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中国共产党武汉市青山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8月22日举行,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全会强调要把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强区,要实现“新型”,不得不提及“新质生产力”。从全国看,沿海发达地区已凭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跃迁,内陆地区也在加速追赶,通过传统产业与新技术融合,开辟发展新路径。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抢占全国产业版图有利位置的核心。青山作为武汉市工业大区,占据了四大传统产业的半壁江山,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必经之路。在这发展浪潮下,与青山相伴相生、携手共进60余年的大企业应成为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

武钢、中韩石化等大企业作为青山区的产业支柱,扎根行业多年,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掌握着关键生产技术与产业链核心资源,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独具优势。为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武钢有限凭借在高端钢材研发领域的技术沉淀,实现年产55万吨的全球最高端无取向硅钢项目成功投产,每年可为44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核心钢材,减少碳排放400万吨。利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工厂,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既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也破解了传统工业高耗能、高排放难题,为在传统产业中的培育新质生产力树立了典范。

大企业不仅在自身板块的产业升级有先天优势,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上也有着辐射效应,能够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产业生态整合能力,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土壤。以中韩石化为例,其围绕新材料产业布局,与辖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建“石化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将自身基础化工原料优势与中小企业的细分领域技术相结合,成功研发出可降解塑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新产品,推动青山区从“基础化工大区”向“新材料产业高地”迈进。同时,大企业的供应链需求能够吸引大量配套企业集聚,强化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青山与武钢集团签订北湖片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为发展硅钢下游产业链创造了广阔的要素空间和深厚的协同纽带。

在推动绿色转型的进程中,大企业的绿色改造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示范。作为老工业基地,青山区面临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而大企业的绿色实践是化解这一矛盾、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武钢的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系统,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95%;中韩石化在固废处理、污水治理、降碳降碳等多个方面深耕循环技术,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逐年下降。这些不仅让“红钢城”重现“青山绿水”,更催生了节能环保、生态治理等新兴产业,完全契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要求,成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未来,青山区的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大企业为根基,持续深化与辖区大企业的协同联动,推动其从“生产型企业”向“创新型平台”转变,充分释放大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潜能,让“钢铁脊梁”扛起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在全国、湖北、武汉的产业发展大局中展现新作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万幸(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