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共产党江汉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举行。 全会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江汉区在统筹推进城区转型与治理创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城区功能品质和宜居程度得到全面提升。在时代浪潮的奔涌中,老城区如何焕发新活力?武汉市江汉区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交出了一份统筹城区转型与治理创新的精彩答卷。
江汉区的转型之路,始于对自身禀赋的清醒认知。作为武汉市金融、商贸中心区,江汉区没有简单摒弃传统产业,而是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近年来,江汉区加速构建“235”产业体系,即以总部经济引领、数字经济赋能,以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和商务服务为三大主导产业,以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智能建造、生命健康和绿色低碳为五大新兴产业。传统商贸业插上数字翅膀,楼宇经济崛起为空中产业园,金融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这种转型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升级,实现了经济动能的有序转换和平稳接续。
更难能可贵的是,江汉区将治理创新贯穿于城区转型全过程。过去“重建设轻管理”的发展模式在这里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建管并重、治理先行”的新理念。“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机制让治理重心下沉到社区,网格化管理精细到楼栋,“物业城市”改革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运行更聪明更高效。这些创新实践让城区转型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物理变化上,更体现在民生温度的人文关怀中。
江汉区的探索证明,城区转型与治理创新不是两道平行线,而是相互促进的融合体。经济转型为治理创新提供物质基础,治理创新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环境。江汉区通过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吸引高端产业入驻,又通过提升治理水平留住人才和企业,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双轮驱动”模式,让城区发展既有速度又有质量,既有活力又有秩序。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标定了我国城市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汉区的实践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老城区转型不是简单的旧城改造,而是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治理创新不是表面文章,而是需要深入体制机制内核,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将人民城市理念落到实处,城区转型才能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持久的内生动力。
江汉区正在书写的故事,是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其统筹城区转型与治理创新的实践,不仅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更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江汉方案。破茧成蝶的蜕变固然艰辛,但一旦完成,便是绚烂的新生。江汉区的探索仍在继续,其经验值得持续关注和深思。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唐林(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