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项惠民政策出台,一是免除公办幼儿园大班保教费,民办幼儿园也相应减免;二是为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作为一名家长,我深刻体会到,这场关乎千万家庭“降低养育成本”的部署,正悄然重塑我们的育儿账本,更在细微处彰显着“幼有优育”的民生关怀与制度温度。
政策落地,民生温度在基层实践中具象化。早在国家政策出台前,武昌区便以先行者的姿态,在学前教育普惠化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不仅精准拆解“入园难”“入园贵”痛点,更入选“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这一成绩,是千家万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生动诠释了“学在武昌”的为民底色。
大投入支持普及普惠发展,以真金白银托起明天的希望。武昌区坚持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区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优先保障,持续加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依然按照市标每生每年1200元执行,远高于省定500元标准,同时贫困幼儿免费入园,通过财政杠杆撬动资源下沉,为家庭减负、为教育提质。
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破题“入园难”,回应群众期盼。为不断提升公办学位占比及公益普惠性学位占比,武昌区将所有移交的幼儿园全部开办成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近几年移交的有龙湖天奕项目配建园、月亮湾壹号项目配建园、长江中心项目配建园、望江府项目配建园、纵横滨江时代项目配建园等,全区公办园学位及公益普惠性学位大幅增加,有效缓解了热点区域“一位难求”的现状,通过优化布局,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学前教育。
鼓励开设托班,推进托育服务发展,拓展“幼有所育”边界。目前,全区已有50余所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且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2-3岁幼儿与3-6岁幼儿同等享受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或普惠奖补资金拨付标准,让“带娃难”的家庭有了更多选择。
国家的普惠政策,叠加武昌的先行探索,如同两股暖流,汇聚成老百姓切实可感的民生温度。好政策贵在落实,暖民心更需持续加力。比如,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再加一点码”,探索差异化的育儿补贴标准。加快托育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支持更多幼儿园、社区开设质优价廉的托班。整合教育、卫健、社区等多方资源,探索建立“育儿福利一卡通”……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让减负力度与地方发展同步,让“幼有所育”的起点扎得更牢。
真金白银的补贴,减轻的是家庭眼前的经济负担。而政策背后所彰显的“投资于人”的坚定决心,则为我们注入了长远的信心和力量。幼儿园里欢声笑语,育儿补贴到账、保教费免除……生育友好型社会动听的乐章,正在我们身边徐徐奏响。武昌的实践,正成为这宏大乐章中一个温暖而有力的音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彭波(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区教育局)
责编:齐一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