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网络诈骗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瘤”,不断侵蚀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仅靠“末端打击”“单兵作战”显然难以为继,必须发动全民、全网、全域,以“治未病”的智慧,织就一张“天罗地网”。
创新宣传,密织防诈的“认知网”。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优势,将典型诈骗案例制作成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短视频。通过网络电视直播、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让这些短视频广泛传播,深入千家万户。在社区、学校、企业、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反诈标语和案例视频,悬挂条幅、张贴海报,营造浓厚的反诈氛围。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宣传,如为银发族举办保健品骗局专题讲座,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他们了解骗子的常用手段和话术;为大学生开展助学贷、消费贷防诈宣传……让反诈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声声”入耳、入脑、入心。
多元共治,构筑反诈“防护墙”。防诈骗是一场全民战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和每个人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形成强大的共治合力。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整合资源、优化机制,提升打击诈骗犯罪的能力和效率。在做好防诈宣传的同时,加大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诈骗分子依法严惩,形成强大震慑。通信运营商要当好“守门员”,不断提升技术防范水平,加强对通信网络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通信行为。社区、村委等基层组织要积极开展反诈宣传活动,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反诈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反诈的良好氛围。
强化意识,筑牢反诈“思想堤”。防范诈骗,关键在于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我们要加强学习,主动了解各种防诈知识,关注警方发布的诈骗案例和预警信息,不断增强对诈骗的识别能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花样百出的骗术,做到“不相信、不理会、不转账”,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遇事冷静不慌乱。加强与身边亲朋好友的沟通交流、互帮互助,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人商量,避免独自做出决策而遭受损失。学校要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等形式,引导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诈骗的防范能力,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当每一位老人记住“不转账”,每一位学生学会“不刷单”,每一位财会人员识破“假老板”,诈骗分子纵有千般伎俩,也终将陷入“十面埋伏”。让我们携手共进,构筑防诈反诈的铜墙铁壁,让“天下无诈”的美好愿景早日照进现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瑞华(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