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中,高清修复的红色经典影片《洪湖赤卫队》将在公益电影展映中与观众重逢。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老电影放映,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生动例证,其背后蕴含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命题。
电影修复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精细工作,修复团队需要一帧帧地让历经岁月沧桑的影片重现昔日光彩。这种技术手段的背后,是对文化记忆的珍视与呵护。《洪湖赤卫队》作为湖北地方文化的瑰宝,其修复与重现意义非凡。这部上映于1961年的电影,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洪湖地区赤卫队与敌人斗争的故事,其中“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早已深入人心,通过高科技手段让这些经典重生,体现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正在重塑我们的文化传承方式。长江文化艺术季中,不仅有老电影修复,还有无人机表演、新媒体网络直播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这些技术不是炫技,而是让文化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泛受众的有效途径。“艺术为桥、科技为翼、文旅为魂”正是本届艺术季的突出特点。当4000架无人机在长江夜空编织出绚丽图案,当修复后的经典影片通过流媒体平台传播,科技与文化正在实现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
从更深层次看,这种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实际上是在重新定义我们的文化记忆方式。过去,文化记忆依靠口耳相传、文字记载和实物保存;今天,数字技术为文化记忆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洪湖赤卫队》的高清修复,让红色经典的当代价值在数字化过程中得到重新发掘,其展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信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高清修复不仅提升了观影体验,更让这些经典作品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发扬因为科技的应用而更加顺畅自然。
文化传承需要这种“以旧焕新”的智慧。长江文化艺术季中,类似的做法还有不少,还有创造性融合神农架梆鼓、武当太极、土家歌舞等传统元素,与街舞、说唱等现代表演形式碰撞等,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些尝试只是长江文化保护与创新的一个微观案例。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传承这些资源,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近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体系,许多濒危的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手段得到永久保存。这种“数字赋能”的文化保护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在数字化时代,文化记忆正在被重新定义和建构。科技不仅改变了我们保存文化的方式,更改变了我们体验文化、理解文化的方式,传统文化需要通过现代科技的赋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传播环境;现代科技也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才能避免沦为冰冷的技术工具,这种融合不仅改变了文化的表现形式,更重塑着文化自身的生命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的根基在于传承。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中华文化才能如长江之水,奔流不息,永葆生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晨(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花楼水塔街道)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