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从首发展台迈向标准舞台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13:2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数智领航,服贸焕新”,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全球首发,不仅展示了中国创新的“硬实力”,更揭示了一场关于未来产业话语权的深层竞争。

首发引领抢占创新制高点。本届服贸会上,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突破技术瓶颈,为患者带来福音;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重新定义视听体验;国内首款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业光量子计算机,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跻身世界第一梯队。这些突破并非偶然。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8650.4亿元,增长7.8%。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金额达3771.6亿元,增速14.6%,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谁掌握了首发优势,谁就能率先设定技术路线、塑造市场预期、引领消费趋势——这正是“未来定义权”的核心所在。

首发赢得掌声,标准才能赢得未来。只有将首发成果转化为全球公认的标准,才能让“中国创新”不仅仅是展会头条,更是行业常态。服务贸易的竞争,表层是技术产品比拼,深层则是规则标准的博弈。本届服贸会强调的“持续加强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推动服务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第九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发布《服务贸易标准化中国案例》,国际标准化组织联络中心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彰显中国在国际标准领域话语权的提升。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持续探索“标准化+合格评定+贸易促进”新模式,围绕新经济业态主导研制百余项标准。这些举措标志着中国正从国际标准跟随者向共商者、主导者转变。

要破除“重发布、轻转化”的问题,就要坚持双轮驱动。既要鼓励原始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又要加强标准建设,推动创新成果成为全球通用的“技术语言”。这个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努力。政府要完善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要勇于创新研发和参与国际竞争,科研机构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和促进成果转化。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3+2+N”城市群战略中,湖北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引擎,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在支点建设中的先导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以武汉为中心构建创新网络,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展现了创新与标准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这些实践表明,只有形成创新链与标准链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服贸会这个窗口望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创新的现在,更是中国创造的未来。从技术跟跑到规则引领,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铖(武汉市硚口区“彩鸿硚”团队、硚口区委组织部)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