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为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激发体育消费市场的活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促进全民健身、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影响。从体育产业发展条件来看,江汉区虽地域空间有限,却拥有着庞大的经济体量与高密度的人口。这一独特区情,既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空间资源约束的现实挑战,同时也孕育着释放体育消费需求的潜在机遇。
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消费需求是关键起点。只有先让群众对体育消费有强烈意愿,后续的供给、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才有明确方向与动力。激活体育消费需求,需多维度拓展消费场景与形式。面对江汉区“寸土寸金”的空间现状,可深入挖掘“金角银边”资源价值,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体育元素,打造小型健身工作室、智能运动场馆等特色空间;引导商业综合体引入室内滑雪馆、高端健身会所等业态,构建多元化体育消费场景,让体育消费在江汉大地蓬勃生长。此外,还需鼓励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精准对接居民全时段体育消费需求;搭建适老体育活动平台,推动体育产业与银发产业深度融合;此外,还可以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体育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通过投放体育消费券、体育消费红包等举措,进一步点燃群众消费热情。
在消费需求被有效激活后,扩大体育产品供给便有了坚实基础。江汉区可充分释放商业资源优势,依托商务楼宇、商业综合体等核心载体,打造楼宇体育节等小型化、精品化赛事,同时加速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品牌赛事。“汉超”已为品牌培育提供了成熟范例,可借鉴其经验推动本土赛事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聚焦优化赛事服务管理体系,将办赛服务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借助数字技术简化审批流程,确保赛事举办高效有序,让优质体育活动持续丰富市民生活。另一方面,壮大体育经营主体也是扩大供给、提升产业活力的重要支撑。需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围绕体育装备制造、赛事运营等领域,推动体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开展企业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同时,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与复合型经营,培育专业化场馆运营主体与服务品牌,不断提升体育市场主体活力。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还要以融合、创新发展为核心路径。一方面,要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联动,结合江汉区商业繁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体育主题购物游、赛事观赛旅游等特色产品,让体育成为串联多元资源的纽带;另一方面,需加速体育数字化转型,支持体育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智能健身设备、线上体育课程等产品,提升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江汉区体育产业发展还需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一是产业人才培养方面,要支持辖区高校、职业院校增设体育运营、体育科技等相关专业,定向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优质人才扎根;二是金融方面,需引导金融机构为体育企业定制个性化金融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三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着力优化市场环境。支付服务上,加快拓展数字人民币在体育场馆缴费、培训报名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让消费更便捷;市场监管上,健全青少年体育培训制度标准,依法严厉查处虚假宣传、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数据支撑上,优化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加强部门间数据互通共享,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为产业发展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意见》的出台,为江汉区精准开辟出了一片千帆竞渡的广阔蓝海,借力政策东风,发挥自身优势,定能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扬帆起航,向着打造体育产业新高地的目标奋勇前行,书写出区域经济与体育事业协同发展的精彩华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贤达(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新华街道)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