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水为媒,共绘文明互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18:24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9月25日至27日,2025“大河对话”在武汉举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资源协会、亚太水论坛等国际机构的官员和专家,以及20多个国家的40余位国际学者齐聚于此,与国内知名专家围绕“大河文明—全球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这场国际交流活动,将通过促进长江和全球大河流域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交融,助力世界大河流域城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人类文明因大河而生,依大河而兴。无论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孕育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滋养的古埃及文明,还是长江黄河哺育的中华文明,大河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根基与发展动力,也推动了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武汉这座依江而建、凭水而盛的城市,拥有3500年建城史,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早在商代,盘龙城青铜文明便在此熠熠生辉,再到17世纪,汉口作为东方茶港,成为横跨欧亚的万里茶道起点,促进了东西文明交流。长江不仅赋予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更孕育出独具一格的江城文化。纵观古今,武汉与大河共生共荣的历程,本身就是大河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始终将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固本强基,守护文化根脉。通过健全文物保护机制,切实守护全市9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与131家博物馆,为传承长江文化筑牢坚实基础。文旅融合,活化文化资源。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以“人民母亲河、生态长江、文化长江、开放长江、长江新时代”为主题,通过文艺演出、烟花表演与无人机光影秀等多元形式,凸显“文化+科技”融合魅力,集中展现了长江流域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与崭新的时代风采。前瞻布局,打造文化地标。正在加速推进的长江博物馆,未来将不仅是全面收藏、研究、传承长江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集中展示长江流域地理、人文、历史与生态的“长江客厅”,更是生动呈现长江大保护成果与战略意义的“国家展厅”。

大河流淌,文明奔涌。即将在武汉点亮的“大河对话”,是长江与世界的握手,亦是古老文明与未来发展的对话。我们期待全球智慧在此汇聚,共同执笔,为大河文明绘就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奏响一曲文明互鉴的和谐乐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余晓洁(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