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下足“绣花功” 让基层治理更暖心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7日21:38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这个‘小哥地图’就像我的‘导航神器’,进门就知道哪栋楼怎么走,送货时间节省了不少!”在花楼水塔街道前进社区门口,快递小哥张师傅指着新安装的地图兴奋地说道。从黄石的“君子协议”到武汉的“小哥地图”,如“绣花”般精细的城市治理之路,正在把冰冷的门禁,绣成温暖的纽带。

用巧思“绣”出空间适配。曾经,老旧小区楼栋标识不清、新小区门禁阻隔、融入难,是阻拦外卖配送员的三大堵点。江汉区因地制宜,推行“一区一策”空间微改造。万科汉口传奇唐樾小区,小哥和业主一样刷脸进出,出入口还绘制有“小哥友好路线图”和楼栋指示牌,方便小哥们快速找到目标楼栋;对“人车分流”小区,鼓励在小区门口提供自行车、拖车等“换乘”服务。无须大力破局,只需要适当的修补,便能解决送达最后100米的难题。“绣花功夫”意味着根据现有的资源分配、路径优化,最终达到人、货、服务共生共荣的效果。

用力度“绣”出机制保障。配送途中的突发状况,考验着城市治理响应的速度与温度。江汉区组织社会治理、街道、商圈、共建单位“政企社”多元共治,打造骑手服务“15分钟生活圈”,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骑手驿站”,提供应急药箱、手机充电、免费饮水等基础服务;针对恶劣天气,社区志愿者还会主动协助骑手完成小区内配送;江汉区花楼水塔街道交通路社区党委以“开年一件事”为契机,联合爱心企业在民生路口悦荟广场空地加装智能充电桩,切实缓解电动车“充电难、充电乱”现象。从柔性执法到应急支援,这些机制设计用“暖心兜底”替代“硬性约束”,以柔性执法、爱心储备、灾备支援换得“一处真心暖千行”。

用精度“绣”出智慧赋能。科技手段让治理更懂骑手需求,也让服务更具针对性。结合智慧小区建设,采取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在试点小区推行智慧门禁和“电子出入证”扫码亮码制度,骑手进出小区扫码登记,小区保安核查后予以放行。通过扫码登记,实现对骑手的轨迹跟踪。这些智慧举措没有追求“高大上”,而是聚焦骑手最迫切的通行、停靠、应急需求,让数据多跑路、骑手少跑腿,实现了治理效率与服务温度的双赢。

骑手的“最后 100 米”,关乎每个家庭生活所需,也承载着劳动者的职业尊严。只有每条通道通畅无阻、每次呼救都有回响,骑手们才能感受到利于工作的便利,更能感受到被整个城市接纳的温馨。“一点一滴为群众”,使他们的需求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也体现着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十足的朝气和温润。这份对微小需求的重视,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终将让城市在精细治理中更具活力与温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琪琳(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法院)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