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沃野新答卷,江城绘“丰”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3日23:0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与诚挚问候,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新时代“三农”工作锚定方向、注入动力。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立足超大城市定位,积极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增收致富等领域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生大计。武汉虽是粮食主销区,但始终将粮食安全责任扛在肩上。武汉在稳定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蔬菜和淡水产品等供应也保持增长态势。新洲区潘塘街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即便在干旱年份,水稻仍能亩增产百公斤以上;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群里村探索“稻虾憨”综合种植技术,形成“一水三收”体系,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实现粮食增产、渔农户增收、土地增肥的三赢……武汉对耕地的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以及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粮食安全底线,让“米袋子”“菜篮子”稳稳当当。

“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体现出总书记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关怀。近年来,武汉致力于多管齐下,助力农民增收,在稳住粮食基本盘的同时,拓宽农民致富路。依托“春风行动”等活动,常态化搭建农务工对接平台,拓展就业渠道。积极优化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吸引大批在外务工人员回流乡村创业。深入推进“国企联村”“万企兴万村”行动,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民宿和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现下武汉乡村旅游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年接待游客量、旅游综合收入持续攀升,不仅让乡村资源转化为增收资本,更带动农民通过经营、就业等方式共享发展红利,让广袤乡村既稳住“根”,也开出“花”。

做好“土特产”文章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武汉立足本地特色,挖掘优势资源,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江夏区法泗街道八塘村的五彩油菜,每年吸引万余名游客打卡,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黄陂区的豆丝、蔡甸区的莲藕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品牌打造、电商推广等方式,走向更广阔市场,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武汉积极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其中蔡甸藜蒿、蔡甸西瓜、蔡甸甜瓜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与蔡甸莲藕共同构成了蔡甸农产品的强大矩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集群优势。

武汉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与乡村治理。在东西湖区东风社区豫迁村,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发展分布式光伏、风电、沼气发电等绿色能源,打造“零碳乡村”,清洁能源全覆盖,不仅改善村民生活,还为乡村旅游增添新亮点。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蔡甸区成立村民议事协商会,依托“咵天亭”等平台组织民主协商,促进邻里和谐

当前,武汉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在“三农”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武汉力量,让荆楚大地的“三农”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宁莎莎(武汉市蔡甸区委组织部)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