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2025年“银龄讲学计划”,全国将招募7000名退休教师赴乡村学校讲学。其中湖北一省便计划招募1225名,规模居全国前列。这一举措不仅是国家层面推动教育均衡的重要部署,更是湖北激活银发人才资源、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创新实践。
直面教育失衡,银龄计划正成为填补乡村师资缺口的关键举措。教育部最新统计揭示严峻现实,乡村学校40%青年教师三年内流失,58%在岗教师超过50岁。此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全国特级教师中83%集中在城市名校,而乡村学校急需的物理、化学等学科骨干教师缺口达37%。这种结构性失衡使得银龄计划成为快速补位的应急方案。湖北此次招募1225名银龄教师,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两成,这一比例彰显了湖北对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积极响应,也展现了其破解乡村教育发展不均衡难题的决心。
银龄讲学计划的实施,绝非简单的“补缺”,而是着眼于乡村教育整体提升的系统工程。政策规定此计划按照“需求为本、形式灵活”的原则,招募的人员可以依据专业特长,参与并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教学活动,进而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2019年武汉市委党校退休教授张葆珺便开始支教工作,其间她引入多方资源,开设特色课程,自费建立心理咨询室,组织乡村教师赴武汉名校交流,为留守儿童打开认知外界的窗口。可见银龄教师不仅是教学者,更是教育生态的“织网人”,他们能为乡村学校注入持续生长的活力。
要想让银龄教学计划行稳致远,牢靠的续航保障机制必不可少。湖北也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在政策保障上着力,除确保教师退休待遇不变外,还按月发放工作经费,由中央与省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并明确要求受援县提供周转宿舍及医疗保障。这些安排既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也彰显了对银龄群体的尊重,以激励更多“银龄力量”加入其中。然而,银龄讲学终究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阶段性补位,要推动青年教师扎根基层的长远目标,还需要从根本上发力,提高乡村教师薪资待遇水平、改善生活条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让更多教师愿意来、留得住。同时银龄教师更好地与青年师资培养形成联动,发挥“传帮带作用”。湖北需要通过“输血与造血并重”的生动实践,为破解本省乃至全国乡村教育振兴难题交出有效答卷。
湖北千余名银龄教师奔赴乡野课堂,不仅承载着“老有所为”的人生追求,更寄托着荆楚大地对教育公平的深切期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希望,也是湖北省以制度温情与创新胆识,在青山沃野间勾勒出的教育共富新图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乔丰(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花楼水塔街道)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