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宜昌实践绘就长江典范城市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1日15:1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宜昌产投(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正式开园。当前,宜昌正在抢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历史性机遇。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的建设与投入使用是宜昌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示范项目,是宜昌大力打造长江典范城市,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考察湖北,对于长江经济带如何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赋予了湖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新使命。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中,“打造长江典范城市”是关乎生态永续与发展质量的核心命题,湖北宜昌,这座扼守长江中上游咽喉的滨江之城,以“立规之地”的政治担当,在生态保护、产业转型与制度创新中走出特色路径,为长江流域城市树立了实践范本。

生态修复是典范城市的根基,宜昌以系统治理擦亮长江底色。曾经的木鱼岛岸线遍布崩岸隐患,如今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蜕变为天问公园,筑牢三峡坝前生态屏障。面对全省最多的1973个入河排污口,宜昌奏响查、测、溯、治“四重奏”,整治1884个入河排污口的9个案例入选全国经典范本。从投资103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到建成232公里长江生态廊道,昔日工业“疮疤”已成市民休憩乐园。生态改善的最生动写照,是江豚种群数量逐年递增,“江豚逐浪”成为峡江常态。

产业转型是典范城市的内核,宜昌以“换道超车”激活绿色动能。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时,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宜都、枝江化工园区跻身国家绿色工业园区,经验获国务院通报推广。转型不是做减法而是求升级:从磷化工延伸出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邦普、楚能等龙头企业汇聚形成70GWh产能;电子级氯化铍、磷酸打破国外垄断,分别占据全球六成市场与国内八成份额。“电化长江”战略更让宜昌走在前列,新能源船舶密集下水,船舶工业园成为湖北最大新能源船舶建造基地。

制度创新是典范城市的保障,宜昌以机制建设护航协调发展。作为全国河湖长制的先行者,宜昌积极构建“河湖长+检察长”协同机制,通过法治力量守护碧水清波,并依据《清江保护条例》等法规织密生态防护网。创新引入多党合作力量,通过“民主党派+科研团队”等模式,推动黑臭水体修复技术落地见效,30余条智库建议转化为政策实践。从设立“长江保护日”凝聚103万名志愿者力量,到试点林业碳普惠平台,宜昌实现生态责任全民共担。

长江奔涌不息,典范之路永续延伸。宜昌以生态为笔、产业为墨、制度为纸,书写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为长江流域城市提供了“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宝贵经验。“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两岸发展生机勃勃”,这将会是长江经济带的真实写照。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冯捷(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财政局)

责编:闻玉强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