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让城市发展更有直抵人心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22:43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一把“回家的钥匙”从武汉寄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位老人家中,这是武汉民警胡志红发放的第735把钥匙,它无法开启任何一扇实际的门,却成为许多易走失老人回家的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份牵挂,一种守护,是一座城市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

“回家的钥匙”虽小,却凝聚着科技的温度。它搭载北斗等多种定位技术,家人通过小程序可实时查看老人位置,老人走失后路人扫码即可联系社区民警。这把小小的钥匙,让曾经耗时耗力的寻人过程,缩短至十几分钟甚至更短,把慌乱转化为从容,把未知变为可控,真正实现了科技向善、服务为民。“回家的钥匙”背后,反映的是武汉将科技与人文关怀的紧密结合,近年来武汉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在提升民生福祉、促进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诸多成果。武汉协和医院“语音+AI大模型”生成式电子病历系统,将病历书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不仅为医生减负,更为群众就诊提质增效;AI数字网格员精准对接居民需求,24小时不间断提供便民服务,推动社区治理向智能化、精准化、便捷化发展……这些科技应用,本质上都藏着同一份“让技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初心,未来随着更多科技成果融入日常、贴近民心,武汉必将继续以创新为笔,在为民造福的画卷上写下更多“便民”“利民”的暖心故事。

据统计,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ADRD)患者总数已达到1699万,每当发生老人走失现象都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面对难题武汉民警胡志红勇担重责,从建立“回家的钥匙服务群”到录制80余期宣传视频,从深夜回应钥匙使用问题,到为全国30个省市的家庭发放700多把“回家的钥匙”,用责任与耐心织就了一张安全网,不仅守护了老人的安全,更守护了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团圆。如今,胡志红负责的社区实现了老人走失警情清零,这把小小的钥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宗旨的生动体现,它将责任与信任紧密相连,一头是民警的坚守与担当,一头是老人及其家属的安心与依靠,每一次“老人已找到”的消息,都是武汉公安用担当写下的安全承诺。

截至2024年底,武汉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230.4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08%,整体属于中度老龄化社会。面对老年人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武汉在适老化改造、医养融合、暖心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正全力打造更具温情的老年友好型城市。如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完善适老化设施,让众多“悬空老人”得以顺畅下楼;大力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或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价格实惠、营养均衡的餐食,解决独居、空巢老人的日常用餐难题……这些举措环环相扣,共同编织了一张温暖的养老网络,真正让老年人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从一把“回家的钥匙”出发,我们看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温度,它体现在科技的创新应用中,体现在公安民警的责任担当里,体现在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下。武汉,正用一件件惠民实事,书写着为民造福的温暖篇章,成为一座让市民幸福生活、让外来者向往定居的温馨之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曹凯(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宣传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