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专利快车道驶出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22:4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中电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实现快速授权,并以3件核心专利为质押获得银行2亿元贷款支持。这家“国家队”企业已依托34件高质量发明专利,累计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0亿元。专利预审机制让技术创新与资本实现高效对接,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专利预审绿色通道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速”。快审机制下,中国电子云创下仅用36天就获得授权的“记录”,这种效率让企业能够更快地锁定技术壁垒,抢占市场窗口期。当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专利证书的周期被大幅压缩,研发投入便能更快进入价值回收和再创新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提速不减质,专利的法定稳定性和技术含金量有保障。这种高质量的快速授权,实质上是为企业的创新之火添薪加柴,让它们敢于在核心技术领域进行更大胆、更前沿的投入,将时间的节约转化为创新活力的奔涌。

“提速”之下的质押渠道成为技术与经济的桥梁。知产质押为科技企业打通了融资脉络,让专利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保护,更在于资产转化。中国电子云以专利质押获贷2亿元,精测电子通过118件预审专利形成半导体检测全领域技术布局,这些案例展现了知识产权从“无形资产”向“真金白银”的转变。在近期举办的“湖北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推进活动”中,武汉保护中心与省内3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推动专利成为可信的融资抵押物,为联合推出质押融资服务奠定基础。专利质押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融资依赖固定资产的局限,为轻资产科技企业开辟了新路径。

知识产权的高效流转进一步催生了区域协同创新的聚合效应。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牵头构建起基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网络,正将创新资源凝聚成区域发展的整体优势。目前,全市61家工作站已形成一张覆盖“965”重点产业的立体服务网。在江汉经济开发区,工作站的一站式服务吸引180余家时尚创意企业汇聚,红T时尚创意街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岱家山工作站则推动校企专利许可,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斗转科技园工作站助力“北斗+”企业获得1200万元融资,有力助推武汉抢占产业先导区高地,彰显了知识产权服务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工作站扮演了资源“连接器”的角色,以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专利导航,对接银行开展质押融资路演,并组织龙头企业进行技术需求匹配。这种立体化的资源整合,将孤立的创新要素编织成有机的生态网络,在深层次上激活了区域创新的系统活力。

从快速授权到质押融资,从技术布局到产业协同,知识产权正在重塑区域创新生态。当专利服务深度嵌入产业发展脉络,创新成果便能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条由制度创新铺就的“快车道”,正引领着科技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加速驰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熊可盈(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江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