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苏轼的千古绝唱回荡在长江之畔,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这场历时一个多月、横跨湖北多地的文化盛宴,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对“十五五”规划"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战略的生动实践,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文化动能。
本届艺术季通过美术、摄影、影视、音乐、文学、文博等12项主体活动,全面展现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更可贵的是,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背后,是“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壮阔气象在当代的文化映照。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本届长江文化艺术季以科技为舟,以民意为桨,在传承与创新间开辟新境,两大亮点尤为璀璨:数字技术复活千年文脉,恰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通过智能燃控系统实现江面焰火的精准时序配合,AR虚拟场景与实体表演深度融合,打造"虚实共生"的跨纬度艺术场景。5G+VR同步直播更让千里之外的观众得以"天涯共此时",在多视角沉浸中感受"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诗意长卷。科技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使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熠熠生辉。群众成为文化创造主体,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多平台全球直播打破时空界限,"映像长江"电影周、"聆听长江"音乐周等公益活动广邀各界代表免费参与。艺术从殿堂走向街巷,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精神滋养。这种以公益为核心的普惠模式,让文化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着每个普通人的心灵。
近年来,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政策,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长江文化带建设注入了政策活水,文化建设已从“传承保护”迈向“创新活化”的新阶段。这些顶层设计共同构筑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新格局,要求我们在新时代重新诠释"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文化内涵。
面向“十五五”,湖北应继续做好“文化+”大文章:一是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在武汉长江新区规划中预留文化艺术空间,打造“一江两岸”文化景观带,让“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意场景在现代都市重现。二是以文化激活乡村振兴。在宜昌、荆州等地建设“长江非遗村落”,发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等新业态,实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三是以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创办“长江国际艺术双年展”,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艺术季虽已闭幕,但文化的长河奔流不息。让我们以此次艺术季为新的起点,持续释放文化的力量,使长江不仅是一条经济的黄金水道,更成为滋养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的璀璨玉带,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注入持久而深沉的文化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陆嵘( 航天电工集团有限公司 )
责编:蒙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