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里长江激荡文明浪潮,千年文脉绽放时代光彩。10月30日晚,“唯见长江 光影绽放”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2024-2025年度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在宜昌奥体中心举行,这场文化盛会是历时一个多月的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完美收官。这场艺术季不仅展现了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是让高雅艺术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本届艺术季无疑是一场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视觉与精神盛宴,生动展现了长江文明的当代转化与创新表达。开幕式上,烟花与无人机交织成“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景,4000架无人机中更有千架携冷焰火绽放出巨型牡丹,将江城夜空装点为流动的光影画卷。裸眼3D技术更将雪域牦牛、湿地麋鹿等长江生灵“请”到现场,让历史文脉与生态之美跨越时空,触手可及。这一切,不只是技术的炫技,更是文化表达方式的重构,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塑造出可感、可亲的长江新形象。可以说,这场盛会,是湖北用现代语言讲述长江故事的一次成功实践。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是本届艺术季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真正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从“领券看戏”的惠民举措,到公益电影、消费券的发放,再到微短剧推广、网红打卡、明星互动等年轻化活动,艺术季打破了“我演你看”的传统模式,构建起“我们一起玩”的参与场景。老百姓不再是被动观赏,而是成为文化的体验者、传播者甚至是共创者。文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化为手机里的短视频、朋友圈的打卡照、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正是文化惠民最生动的体现——艺术只有扎根于人民,才能真正绽放生命力。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在本届艺术季中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实现了从“拥有文化”到“活用文化”的价值升华。通过“点亮长江”“新象长江”“影动长江”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湖北将长江文化从历史文本与地域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现实体验。千百年来流淌在诗词中的长江,如今以更鲜活、更有温度的方式“流入”百姓日常;厚重的文明底蕴,借助新的话语方式叩响当代人的心扉。这不仅是一场文化活动,更是一次文化身份的强化。
艺术季的举办,其意义远超一时一地的节庆效应,更为区域发展中的文化赋能路径提供了深刻启示。本届活动整合流域文化资源,搭建起溯源、研究与传播的综合平台,为湖北的“支点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文化惠民作为根本出发点,推动艺术从“小众专属”走向“大众共享”,从节会现场走向日常场景。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的真正力量,不在于一时热闹,而在于能否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当文化从书本走入生活、从历史走进现代、从专家走向大众,一条大河的文明血脉,才能真正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斯坦(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团队、武东街道)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