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宜昌与电影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1日15:1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电影的生命力源于文化的滋养,而宜昌的长江文脉正是电影创作最鲜活的“源头活水”。长江,几千年来一直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吟咏对象,而宜昌作为长江中上游的文化节点,这里沉淀的《楚辞》哲思、三峡雄奇、巴楚风韵,为电影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精神内核与素材宝库。

从以屈原文化、长江大保护为主题的《桃花鱼》,将乡村振兴与地域文化融入爱情叙事;到取材宜昌生态保护实践的《日出江花》,用转型故事诠释长江精神,无不彰显文化对电影创作的赋能价值。此次M榜更以“长江之约・星光对话”“电影人专题研讨”等活动为纽带,让电影从业者沉浸式触摸宜昌山水人文,使峡江风光、千年文脉转化为可落地的创作灵感,相信未来将会转化为更易感知、更具吸引力的影像符号,触达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受众,让更多人了解长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电影的传播力与艺术感染力,能让长江文化突破地域边界,实现从“本土符号”到“全民记忆”的跨越。更能让宜昌的自然禀赋与文化底蕴成为可感知、可共鸣的影像符号,并借助M榜的平台影响力与传播矩阵,触达全国乃至全球受众,让长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获得更广泛的认知。这种“文化+电影”的传播模式,不仅让静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的影像叙事,更通过大数据赋能、行业聚焦,让地域文化获得持续的话题热度与传播生命力,为文化传承注入现代化动能。就像获得金狮奖的电影《三峡好人》那样,将世界的视线从宏伟的三峡工程本身转移至被时代变革的小人物,让我们看到了随时代不断更新的长江意象。

当然,文化和电影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输入和输出,而是相互成就、协同共进的动态发展,更是二者突破自身边界、实现价值跃升的核心路径。电影以文化为魂,通过艺术加工赋予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古老的长江文化在银幕上焕发新生;文化以电影为翼,借助影像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使地域性文化符号转化为全球性文化记忆。这种双向赋能不仅催生了《长江图》等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厚度的作品,更构建起文化传承与电影创新的良性生态,让长江文脉在光影交错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M榜落地宜昌,正是这种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地域文化因电影获得更广阔的展示舞台,电影产业因文化滋养实现更深度的价值升级。

当《唯见长江》的旋律回荡会场,M榜的灯光照亮长江天际,这场盛会的落幕,恰是文化与电影融合发展的新起点。未来,随着更多长江故事被搬上银幕,更多地域文化与电影产业深度绑定,必将形成“文化滋养电影、电影传播文化、二者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让长江文脉在光影中绵延不绝,让电影产业在文化赋能下走向更辽阔的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彦臻(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  五眼泉镇人民政府)

责编:闻玉强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