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光影之约,文化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1日15:1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10月30日,宜昌迎来一场特殊的“光影之约”。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特殊节点,这场以“唯见长江,光影绽放”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中国电影人的年度聚首,更是宜昌用“电影+大数据+文旅”的创新笔法,书写“世界级城市”建设的生动答卷。

长江在宜昌蜿蜒的232公里,早已将文化基因注入城市肌理。屈子行吟江畔留下《离骚》绝唱,昭君故里承载千年家国情怀,巴楚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宜昌大撤退”的汽笛声里藏着民族风骨。这座城,本就是天然的电影取景地与故事策源地。本土电影《桃花鱼》在三峡秭归取景,用宜昌方言讲述长江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故事;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让百里荒成了“爱情圣地”,藏着一代人的纯真心事;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借煤矿工人的寻亲路,道尽三峡工程背后的时代变迁与宜昌人的坚韧。这些影像记忆,早已让宜昌与电影艺术结下不解之缘,让长江文化的根脉在银幕上生生不息。

更难得的是,宜昌手握“三张世界级名片”。三峡大坝立起“截断巫山云雨”的雄奇,是彰显中国基建实力的“国家地标”;清江画廊漾着“山如青螺、水似碧玉”的灵秀,是自带滤镜的“生态摄影棚”;屈原故里、昭君村的青砖黛瓦间,藏着取之不尽的历史素材。当电影艺术需要扎根生活沃土,宜昌的山水、文化与工程,便是最鲜活的“创作源泉”,这正是宜昌能承托长江光影的底气。

以创新为笔,用“电影+”模式激活宜昌文旅。此次活动以“勇担电影强国使命 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为主旨,创新采用“电影+大数据+文旅”的融合模式,为宜昌文旅发展打开了新空间。10月28日至30日,电影人对话、影人见面会、“光影绽放宜昌行”融媒体直播等系列活动接连落地,并非简单的活动叠加,而是一场精准的“文化引流”。

不妨试想,当电影明星走进三峡人家,与游客共赏“龙船调”的悠扬;当导演们坐在清江岸边,把碧波青山揉进镜头语言;当“光影绽放宜昌行”融媒体直播以电影人采风视角带观众“云游”三峡大坝,让“世界级工程”的魅力冲破地域边界。这些场景,让电影艺术从银幕走向现实,更让宜昌的文旅资源借助电影IP实现“破圈传播”。而大数据的赋能,能精准捕捉观众偏好:哪些宜昌元素最受电影人青睐?哪些文旅路线因活动而热度攀升?这些答案,将成为宜昌优化文旅产品、打造“定制化体验”的关键,让一时的“流量”转化为长久的“留量”。

10月的峡江,秋光正好,光影可期。当奥体中心的聚光灯照亮长江之畔,这场盛会不仅是中国电影120周年的纪念,更是宜昌向世界交出的“文化答卷”。以长江为脉,以电影为媒,宜昌正用自己的方式,让山水更灵动、文化更鲜活,在新时代的光影里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雅欣(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财政局)

责编:闻玉强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