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长江,见中国;读长江,知中国。长江文化,不仅承载了中华儿女的血脉与记忆,同样也是连通世界的桥梁与纽带。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踏上华夏大地,近距离感知长江文化,那些曾经流淌在文字中、光影里的抽象概念,逐渐具象成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鲜活场景。在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上,来自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音乐人献上了本国代表民歌,共同唱响世界大河之歌,让长江流淌千年的文化脉搏,与世界文明同频共振。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绵延6300余公里浇灌出璀璨的华夏文明。将目光转向埃及,尼罗河同样以“母亲”的身份见证着“金字塔之国”的沧桑巨变,滋养着埃及人民的精神世界。在两国人民眼中,长江与尼罗河皆承载着厚重深远的历史分量与璀璨夺目的文化价值。近年来,中埃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硕果累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着独特而强大的力量。
一半江水一半诗,千帆过尽千年韵。在很多人眼中,文化里不能缺少诗与歌。长江流淌的是“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悠远意境,亦激荡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历史豪迈。在与中国紧紧相邻的伏尔加河上,飘扬着“小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明月照水面,银晃晃”的优美歌声,诗与歌的交融,是中俄两国友谊地久天长的见证。
一江碧水向东流,满目青山四季春。青山绿水间,现代建筑与山水交相辉映,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哲理,这种浸润在天地间的和谐之美,正是长江文化魅力之所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吹响了建设长江绿色生态文明的号角。守护长江,就是守护地球,这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位于东南亚的岛国印度尼西亚,同样将生态保护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一带一路”倡议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印尼可持续发展交流对话日益频繁,深刻彰显了国家间携手共护地球绿色未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通江达海、万流汇聚。开放的长江以其宽厚的胸怀,接纳着百川细流,向着广阔天地奔涌而去。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生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通过万里茶道、滇缅道、海上丝绸之路等销往海外,让“中国制造”享誉全球。在经贸领域,中国长期稳居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加两国在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上有着互补性,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广阔空间。2024年,近百家加拿大企业赴华参加第七届进博会,创历史新高。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持续为世界经济繁荣注入活力与动力。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之水穿过悠悠历史而来,向着美好明天奔去。长江文化随江水奔流,驰而不息。看今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唱响主旋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奏出最强音。长江始终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在新时代的征途上知音同行、琴瑟共鸣。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章崴(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紫阳街道办事处)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