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鄂西牛庄乡的晨雾还未散尽,88岁的罗官章便长眠在了这片他守护了49年的土地上。女儿整理遗物时,那定格在38.83元的工资卡余额,与屋后新磨的镰刀、未完成的桶栽天麻试验形成鲜明对比。这位一生与“种子”较劲的老党员,终究把自己活成了一粒撒进大山的种子,用清贫浇灌出富民的果实,用坚守激荡起初心的回响。
种子最动人的力量,是在石缝中也能顶开阻碍、向下扎根。罗官章的“钻劲”,藏在左手两根被锯断的手指里,藏在800多天攻克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的日夜中。退休后重返牛庄的他,面对技术壁垒屡败屡战,带着“不让乡亲荷包空着”的执念,远赴外地求经、百次试验攻坚,终于让曾“吃粮靠供应”的大山,长出了“亩均增收5000元”的希望。面对发展路上的“硬骨头”,党员干部当如罗官章一般,少些“等靠要”的惰性,多些“硬碰硬”的闯劲。不妨学着他“身入”一线,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带着问题找答案、迎着困难寻出路;更要“心到”基层,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攻坚靶心,用实打实的实验、硬碰硬的坚持,打破发展瓶颈,让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持续扎根结果。
种子的价值从不是自身的饱满,而是化作养分滋养土地。罗官章的“清贫”,是每月退休金除买药外分文不留的慷慨,是“最后一顿饭仅炕洋芋”的简朴,更是“哪家难就帮哪家”的赤诚。他把工资变成乡亲的“致富本钱”,把自家院子变成“免费技术站”,用38.83元的余额,写下了“当官不为民敛财”的生动注脚。对照罗官章的清贫底色,党员干部更应明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不必刻意追求“苦行僧”式的生活,但要像他那样看淡个人得失,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用在为民办实事上,不慕虚荣、不图私利;更要主动“向下输血”,关注困难群众的衣食住行,把政策红利精准送到家门口,用“自己的苦”换“群众的甜”,让民生温度在点滴付出中温暖千家万户。
种子最美的结局,是落地生根、长出一片森林。罗官章留下的不仅是漫山的天麻产业,更是“不等不靠、实干致富”的精神火种。他蹲在核桃树下鼓励返乡青年“耐住寂寞种出成果”,88岁高龄仍在笔记本上记录农户种植细节、谋划农旅融合新路径,让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传承罗官章的精神火种,党员干部更要做好“接力者”与“播种人”。既要接过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担当,立足岗位深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经得起时间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更要学会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实干精神、廉洁品格融入日常宣讲与实践,带动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让个人坚守变成群体行动,让精神火种在新时代的田野上,燎原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罗官章走了,但他撒在牛庄的“种子”还在生长。38.83元的余额是有形的刻度,丈量着共产党人“把人民放在心尖”的温度;那粒天麻种是无形的符号,承载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当下乡村振兴的路上,正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种子”,敢啃骨头、甘当“养分”、能传火种,让罗官章的山海回响,在更多大山深处、田野之间,奏响新的乐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范哲(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团队、红钢城街道)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