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部制改革,把41个党政机构调整到16个部门,其力度之大,创新之多,被外界称为“石破天惊”。这段是引用新闻的导语,“外界”是谁不清楚,但“石破天惊”的意思读来很明白。
大部制改革,政府的目的是推进职能部门整合,提高办事效率。而在民间,更多的舆论认为,大部制的目的是裁员,减轻财政供给负担。湖北随州,被誉为大部制改革的发源地,就在全国各地纷纷取经之后,当地就以雷霆之势新设新县——随县,被“外界”认为是应对官员太多无法安置的窘境之举。
此外,由上而下的各级政府实施的大部制改革相继出炉获批,职能部门的减少的数量不等,多在三五家左右。由此可见,不管你是如何“大部制”,官方所称的“职能部门整合”并没有看出多大的成效,而以民间的标准,减少财政供给人员更是无从谈起。
国人齐唱《涛声依旧》。
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被媒体浓缩为“41变16”的广东顺德大部制改革,因为数量上的优势,大概就被形容为“石破天惊”吧。说实话,这种所谓的“创新”和“力度”,只不过是对相同职能部门进行了“合并同类项”,对科室及人员进行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罢了,远谈不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
只要那些各种职能的科室存在,人员还在,机构依然会向臃肿的方向发展,它们依然会想各种办法在市场寻租,开设更多的职能,机构的“有钱都来管,没钱都不管”的弊端依旧会存在。
而媒体在顺德大部制改革实施后的二三天,就得出“大部门的服务更加快捷”的结论,难道连“新开茅厕三天香”的民俗都没听说吗?任何改革的头几天新气象,不过是“临时性”的,根本不能视作是常态,况且,对老百姓而言,办一件事跑一次与跑两次,也并非检验顺德大部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因此,在我看来,顺德的大部制改革,其实只是“物理反应”,并非“化学反应”,更像是一场“石破天惊”的数字游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