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具有“哲学电影”特质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9日21:33 来源: 荆楚网

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于9月19号在全国院线上映,引发广泛关注。这部电影名字富有诗意、期许和想象力的片名,该片2020年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环节亮相,即引起轰动。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关于村庄,关于文学,更是关于家庭,关于历史,关于时代,关于人性……

影片以分别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三位著名作家贾平凹、余华、梁鸿为叙述者,同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段惠芳一起,以极为个人化、情绪化的视角,回望审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沉浮和家庭命运,徐徐展现了1949年以来的共和国往事和个人心灵史。

导演贾樟柯说:“一直很喜欢用群像的方法来拍摄一部电影,因为多种人物有一种对应关系,映射关系,互文关系”。于是我们在影片中看见了莫言、苏童、格非、阿来、西川、李敬泽、叶兆言等著名作家,甚至在片尾拉片式的滚字幕、当观众只剩我一个人时,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我看见了“赵二狗”!那不是山西“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先生儿子的大名吗?他们的加盟共同汇成了一支丰富生动的文学交响曲。

也由此可见,我们的贾导用功之深、用心之细!于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片与表现画家刘晓东的《东》、表现服装设计师马可的《无用》一道,组成了“贾科长”筹划多年的“文学艺术家三部曲”。

近两年,“章回体”电影颇为时兴,从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到陈建斌自导自演的《第十一回》,这次“贾科长”也不例外。影片通过“吃饭””恋爱”…“儿子”“游泳”共18个章回,在便于观众理解的同时,显示出浓郁的中国传统叙事特点和田园式书写。

这一怀旧强烈的表现,转换成镜头语言那就是:梁鸿老屋外竹竿上飞舞的父亲的衬衣,红色塑料壳的热水瓶,泛黄的信签纸,挂在屁股后面的钥匙串,贴在墙上的“悬赏通告”……

故乡是文学永恒的母题,文学又是电影永恒的母体,他们互相依赖,互相成全。影片中有一些抓拍镜头和主观镜头令人拍案叫绝:片头从贾家庄养老院的一张张村民的群像面孔拍起,慢慢摇移到4位作家脸上,再穿插抓拍到街上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的一张张凝视疑惑的面孔,他们是疑惑海水能够变蓝吗?什么时候变蓝呢?而梁鸿一字一句的教授儿子家乡河南方言时,又似乎在告诫子孙后代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也不会忘记来时的路——那象征着希望、收获与未来的、一望无际的金黄的稻浪就说明了一切!

就是这样既清醒又矛盾的沉思,使“贾科长”的这部新片具有了某种“哲学电影”的特征。

尽管“白眼观世”的平凹大叔提醒女儿“不要把生活诗化”,但生活是离不开诗和故乡的,故事片《我和我的家乡》与纪录片《四个春天》的热映不就映证了“诗与远方”的不可或缺吗?截至9月28日,《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票房已突破550万元。 难怪87岁高龄的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在《海水变蓝》的北京首映式上感叹:“我年纪大了,平时看电影都会打盹,但这部电影没有。别处的电影靠刺激,靠特技,靠明星,而这部电影不靠这个。厉害!”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广宜(湖北省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宜昌市影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