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小长假,宜昌文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40%以上,景区核销率激增50%以上,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等核心景区连续3日限流预警,“来电宜昌”在各大媒体强势出圈。乘文旅之东风,宜昌正以自然人文禀赋为笔,在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篇章中挥毫泼墨,于山水浸润中续写文旅新篇。
“硬核”基建打通全域旅游“神经末梢”。沿江高铁武宜段进入静态验收阶段,武汉都市圈与宜荆荆都市圈时速350公里的互联互通时代即将到来;宜涪高铁重要工程宜昌长江公铁大桥全面开工建设,从宜昌到成渝交通时间即将“打对折”。铁轨延伸织就的不仅是汉襄宜金三角高铁环线西南图景,更是宜昌在长江经济带上无可替代的“黄金节点”地位。走入高铁联通“核心圈”后,可与武汉、成渝文旅联动推出“组合游”“中转游”,以长江为渠引文旅“活水”,并加快市内快速路联通建设、水路新航线拓展,疏通市域交通“血管”,将文旅的“新鲜血液”输送至市域每个角落,充盈县市区文旅的“毛细血管”。
“软实力”搭建文旅沉浸式消费新场景。融合巴楚文化、三峡移民精神等元素的华中首个千古情演艺项目《三峡千古情》,将屈原、昭君的故事搬上舞台、融入街区设计,五一期间创下单日10场的新纪录,引得大量游客驻足观看;《梦回车溪》夜游焕新,于山水间渲染土家风情,其数字化沉浸式体验仅五一期间便引客2.6万人。书写文化故事,宜昌已经着墨颇多,而在写好文化广告上,还大有可为。如成都文旅与瑞幸咖啡联名,将最具成都特色的熊猫形象融入保温杯等日常用品设计,通过瑞幸门店触达更多人群,实现文化符号的“破圈”传播。宜昌可以将江豚、端午等元素与大众消费品品牌联名、举办快闪活动,实现宜昌文旅的跨圈层、辐射式传播。
“新赛道”拓展文旅产业新空间。新消费趋势催生文旅新场景,如以staycation为度假区打造思路的兴山榛子乡乡村振兴试验区发展“露营+滑雪”度假模式,实现从夏季避暑到冬季户外全年文旅“不打烊”;百里荒以“度假+康养+乡村”为发展思路,积极对接音乐节等文旅资源吸引年轻消费人群,实现景区游客群全覆盖。西陵峡畔的山水风景已足够“人声鼎沸”,在车水马龙的市区滨江瞄准年轻人偏爱的citywalk规划线路,或可打造宜昌文旅消费新“增长极”。不妨以滨江步行带串联起宜昌长江江畔的“鼓浪屿”“江边坐一坐”等打卡点,系统布局茶馆、文创等创意小店,让宜红茶、秭归脐橙等农产品“摇身一变”成“网红”,让返乡创客施展青年创意,丰富本地业态,让“流量经济”真正转化为“富民经济”。
从高铁呼啸到江滩漫步,从千年楚韵到潮玩新景,“来电宜昌”既有山水泼墨的底色晕染,更有人文荟萃的勾勒描摹。文旅发展唯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才能让这张城市名片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始终“常亮”,成为永不“断电”的世界级文旅地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魏晓雅(宜昌宜都)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